第十三章 收復河湟(第4/7頁)

此戰過後,論恐熱和尚婢婢的實力開始發生變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論恐熱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

對於唐朝而言,論恐熱和尚婢婢的不斷交戰,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很多地方的大批將領投靠過來。自從吐蕃內亂以來,許多吐蕃部眾及此前被吐蕃掠去的漢族吏民投歸唐朝者絡繹不絕。尚婢婢在與論恐熱的鬥爭中,為了孤立論恐熱,曾經發布檄文,鼓勵在吐蕃的漢族人歸唐。

這樣就促成了很多吐蕃地方的漢族官吏、守將以及原州、秦州、安樂三州及石門、繹藏、木峽、制勝、六盤、蕭關七關守軍投降唐朝。

當時針對諸多軍民投靠唐朝,皇帝李忱特意委任太仆卿陸耽為宣諭使,前往各地進行宣慰,並下令沿邊的涇原、靈武、鳳翔、邠寧、振武各節度使同時出兵,再次向吐蕃控制下的河西、隴右地區推進。

大中三年(849年)六月,涇原節度使康季榮上奏朝廷,稱已經成功接收原州境內的石門、繹藏、木峽、六盤、制勝六關。一個月後靈武節度使朱叔明進占安樂州,邠寧節度使張君緒進占蕭關,鳳翔節度使李珌攻取秦州。

唐軍接連大敗吐蕃,這是自“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在與吐蕃的對抗中首次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盡管這些勝利首先是源於吐蕃的內亂,但將近百年時間對吐蕃鮮有勝績,還是讓當時的朝野上下為此大肆炫耀了一番。

當時居住在上述三州七關地區的河西、隴右漢族百姓數千人,扶老攜幼地來到長安,感謝朝廷成功收復河隴,使百姓們終於擺脫了吐蕃人的奴役。皇帝李忱親自在延喜門接見了這些百姓,下令讓他們脫去胡服,改穿漢族服裝,並賞賜絹布十五萬匹。

大中四年(850年)九月,論恐熱與尚婢婢再起戰端。

當時論恐熱派大將莽羅率兵在雞頂關以南架橋,一直通向白土嶺,向尚婢婢發起進攻。尚婢婢讓部將尚鐸羅迎戰,結果因為迎戰倉促而失利,不得已退守棃牛峽。尚婢婢復派大將磨離罷子、燭盧鞏力共赴棃牛峽援救,兩個人到達目的地後,燭盧鞏力主張據險堅守,然後出奇兵截斷論恐熱大軍的糧道,讓其進退不得,不過十天半個月其部眾必定潰散。

但磨離罷子則主張立即出兵,以求速戰速決,結果兩個人爭執不已,各不相讓,燭盧鞏力負氣之下稱病返回鄯州。本來尚婢婢派出兩員大將援救尚鐸羅,兵力已經十分充足,但因為燭盧鞏力的離去,導致救援的兵力嚴重削弱,最終磨離罷子輕率領兵出戰,被打得慘敗,其本人也死於亂軍之中。

留守鄯州的尚婢婢也因為糧食匱乏,只好留下拓跋懷光堅守鄯州,自己則帶領三千人馬,就水草於甘州以西。論恐熱聞訊後,帶領五千騎兵跟蹤追擊,一路上大肆劫掠,鄯、廓、肅、伊、西諸州都未能幸免,論恐熱大軍所到之地,百姓深受其害,史料記載,五千裏間,積屍狼藉,赤地殆盡。

不過論恐熱雖然對尚婢婢具有壓倒性的優勢,但因為殘暴至極,部眾積怨甚深,尚婢婢部將拓跋懷光又派人暗中策反其部眾,結果追隨論恐熱的很多部眾或返居原部落,或向拓跋懷光投降。論恐熱越發感覺孤立,於是只好打出唐朝的旗號,以恢復其失去的相關勢力。為了凝聚人心,論恐熱向吐蕃各部揚言,說自己能向唐朝借兵五十萬,來消滅不服從自己的人,然後以渭州為國都,請唐朝冊封自己為贊普。

事實證明,論恐熱還真是言出必行。大中五年(851年)五月,論恐熱果然來到長安,此時朝廷上下對吐蕃內部的情況並不十分了解,所以依然對論恐熱以禮接待。皇帝李忱專門派尚書左丞李景讓赴禮賓院向論恐熱詢問他此番入朝的目的,論恐熱當時十分高傲,開口便讓李景讓回去轉告皇帝李忱,首先封自己為河渭節度使。

面對論恐熱的要求,李景讓不敢怠慢,立即向皇帝李忱進行報告,當即被李忱回絕,並親自在朝堂上接見了論恐熱,對於冊封一事,李忱只字未提,就像會見一位普通的少數民族客人一樣,好言撫慰一番後,賞賜些禮物便打發他回去。

事實上,李忱用一種自己特有的態度在告訴論恐熱,吐蕃已經不再是從前的吐蕃,這個曾經和大唐掰過上百年手腕的國家,現在已經不入大唐的法眼。

論恐熱十分掃興地離開長安,對朝廷的憎恨陡增,在返回老巢洛門川後,收拾余部伺機騷擾唐境。但是恰逢連綿大雨,由於軍中缺少糧食,部眾多有散去,論恐熱只好率領僅剩下的三百余人輾轉來到廓州。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尚婢婢遠走甘州以西,論恐熱實力急劇衰弱之時,原來隸屬唐朝河西、隴右的漢族官民也紛紛拿起武器反抗吐蕃的奴役,進而驅逐吐蕃守將,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沙州人張義潮領導的守土鬥爭和歸唐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