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收復河湟(第2/7頁)

達磨在位兩年後,於唐朝會昌二年(842年)十月死去,十二月,吐蕃使者論普熱前往京城長安報喪。武宗李炎派將作少監李璟前往吐蕃吊唁。

就在李璟吊唁完畢剛剛離開吐蕃後,吐蕃便發生了內亂,其導火索是贊普的繼承問題。

因為達磨贊普沒有子嗣,於是他的妃子琳氏在一幫佞臣的支持運作下,擁立達磨的兄長尚延立之子乞離胡為贊普。可是,此時的乞離胡只有三歲,誰都明白大權其實是掌握在上任贊普王妃琳氏和一幫佞臣的手裏,而且當時在擁立乞離胡即位後,琳氏一夥人將十幾個深得人心的老臣全都排擠出朝廷,引起了老臣們的嚴重不滿,其中以宰相結都那反應最為激烈。

面對乞離胡的時候,結都那就是不肯跪拜,他哭著對眾人說,贊普宗族有很多人,但琳氏不是皇後,卻擅自立她家族之人為贊普,誰能心服?恐怕就連鬼神都不會享受她的祭祀。如果照此下去政權必亡,前些年吐蕃發生很多自然災害,恐怕就是現在國之將亡的預兆,只嘆老夫沒有兵權,無法勘正內亂以報先贊普的恩德,現在只有以死相報。說完後,他拔出刀割傷自己的臉,然後大哭著離開朝堂。

結都那的激烈反應很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很多朝臣都在為這個忠心耿耿的老臣擔心。而事實證明,琳氏一夥並沒有放過結都那,就在結都那離開朝堂不久後,琳氏一夥人突襲結都那的府邸,將其族人全部殺死。

可是琳氏除了擁立乞離胡之外,在掌權後還大肆分封本家族的人,可是又沒有循例入朝請求冊封。於是,其行為招致吐蕃民眾的憤慨,在矛盾的不斷升級下,終於釀成了大規模的軍事沖突。

內訌交兵

當吐蕃內部矛盾不斷激化之時,唐朝也只能維持現有疆界與吐蕃對峙。對於經常從原州、會州各地進逼騷擾長安的吐蕃軍隊,唐朝軍隊只好輪番進行“防秋”,疲於應付而只有招架之功,即使與吐蕃的使節往來,也是只是禮節性,已經沒有曾經以雄厚實力為後盾的震懾作用可言。

會昌三年(843年)二月,在唐朝反擊回鶻之時,黠戛斯趁回鶻衰弱時,大舉進攻回鶻控制的安西、北庭地區,並邀請唐朝出兵支援。當時負責接待黠戛斯使臣的趙藩上疏武宗李炎,認為朝廷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出兵應援,進而一舉奪回本屬於唐朝的安西和北庭地區。不過,宰相李德裕以朝廷正在與回鶻作戰,抽調不出兵力為由,上疏勸說李炎回絕了黠戛斯的邀請。

與此同時,吐蕃內部發生內亂,時任洛門川討擊使的論恐熱,召集部將揚言琳氏所立的可汗不僅沒有經過大唐的冊封,而且殘害忠良,脅迫群臣,實在沒有資格做可汗,自己準備入誅琳氏。

論恐熱很快便糾集了吐蕃在河、隴地區三個部落的一萬余名士兵,與青海節度使謀劃舉兵。論恐熱自稱國相,領兵進至渭州,與屯駐在薄寒山的吐蕃宰相尚羅思交戰。尚羅思兵敗逃亡松州,在那裏糾集蘇毗、吐谷渾、羊同等部落八萬余眾,同時焚燒橋梁,據洮水之險,以阻擊論恐熱的進攻。

當時論恐熱隔著洮水恫嚇蘇毗等部落,告訴他們自己是上天派來平定內亂的,現在自己已經成為吐蕃國相,擁有了全部兵權,如果頑抗到底,定將屠滅整個部落。

蘇毗等部落本來就是趕鴨子上架,他們完全不知道論恐熱的虛實狀況,因此猶豫不戰。論恐熱趁機指揮大軍渡過洮水,收降蘇毗等部落。尚羅思大軍不戰而逃,最終尚羅思死於亂軍之中。

於是,論恐熱趁機整合各部落以及尚羅思的軍隊將近十萬人,揮師進兵松州,在進兵的過程中,論恐熱每到一處就實行屠戮政策,鐵蹄所至陳屍狼藉。或許當時誰也不會想到,論恐熱雖然打著匡復王室的旗號,進而起兵靖難,事實上他內心卻是在陰謀奪取贊普權力的野心家。不過,論恐熱雖然擁兵十余萬,但在他的心中卻始終懼怕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時任鄯州節度使的尚婢婢。

尚婢婢出身顯貴,先輩世代擔任宰相之職,他本人略通史書,不願出來做官。可黎可足贊普在位時,強令他擔任鄯州節度使,因為尚婢婢為人寬厚,而且沉穩有謀略,所以深得將士愛戴,因此鄯州軍隊在當時的吐蕃軍隊中算是戰鬥力很強大的。

論恐熱十分明白要想實現自己的野心,必須要邁過尚婢婢這一關,因此,在會昌三年(843年)七月,論恐熱指揮大軍進兵鄯州,正式宣布與尚婢婢開戰。一時間吐蕃北部邊境至鄯州間旌旗招展,鼙鼓震天,完全籠罩在大戰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中。

然而論恐熱卻出師不利,當大軍行至鎮西郡時,忽然遭遇雷電和大風的襲擊,一時間論恐熱不僅輜重損毀甚多,而且損兵折將,僅被雷電劈中燒死的部將就有十多人。論恐熱認為尚未開戰便遭此不幸是為不祥之兆,心中十分郁悶,因此暫時按兵不動,就地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