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遺憾結局(第2/5頁)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李忱當時對佛教的復興,使得在他的兒子唐懿宗成為唐朝末年皇帝佞佛的突出代表。

郭氏之死

復興佛教是李忱一反會昌之政的標志性舉措。事實上,在他即位之後一直沒有忘記元和末年父皇李純被害一事。前邊我們簡要說過李忱復仇太皇太後郭氏的事情,早在李忱即位之初,就興起大獄,懲治當年謀害憲宗李純的亂臣賊子,將參與當年謀害李純的外戚宦官等全部處死,而且又借郭太後去世的機會,有意貶損其葬禮的規格,故意報怨於郭太後。

李忱之所以這樣做,除了為憲宗李純報仇之外,事實上為生母鄭氏出氣也是原因之一。

前邊在介紹元和年間後宮波瀾的時候,我們說過憲宗李純不立郭氏為皇後的具體原因。除了郭氏家族的特殊背景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李純在後宮嬖艷甚多,而在這些女子中,李忱的生母鄭氏就是其中的一個。

這個本是鎮海節度使李锜小妾的女子,在憲宗李純平定李锜的叛亂後被送進皇宮,開始僅是貴妃郭氏的一個侍兒,後來因為其面容姣好,被憲宗李純寵幸生下了李忱。

鄭氏因為憲宗李純的寵幸而身價倍增,可以說是一步登天。當然這對於貴妃郭氏而言不是一件什麽好事,再加上郭氏本身就不是心胸開闊的人,女人天生的嫉妒心使得她對鄭氏受寵氣憤難平,隨著時間的推移,她與鄭氏之間矛盾開始加劇。

李純在世的時候,兩個女人之間的鬥爭還可以得到制約,兩個人基本處於平衡狀態。但隨著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李純的去世,穆宗李恒的即位,郭氏的地位陡然上升,鄭氏的地位則一落千丈。

當年李純被謀害時,李忱雖然年紀尚小,但對於時事還是存有很深的記憶。很多年來,他一直懷疑是兄長李恒和其母郭氏謀害的皇帝李純,但又找不到真憑實據。一直到文宗李昂即位後,開始對當年謀害憲宗李純進行清算時,李忱的內心才稍稍得到安慰。但穆、敬、文、武四帝時期,都對郭氏頗為尊奉,這又讓李忱感覺當年謀害父皇的真正主使者郭氏沒有得到懲罰,而始終耿耿於懷。

在李忱當上皇帝之前,他根本不會想到日後還有機會報復郭氏。當會昌六年(846年)三月,他意外登上皇位後,多年郁積在他心中對郭氏的那股怨恨,瞬間爆發出來,也就是從那一刻起他決定對郭氏展開報復。

李忱當上皇帝,隨之而來的就是母以子貴。在李忱即位的一個月後,就尊鄭氏為皇太後,由於他始終未能抹去父皇李純之死所造成的對郭氏的宿怨,他將生母鄭太後奉養在大明宮中朝夕躬省,而郭氏雖然仍居住在興慶宮,李忱卻對她極少問候。

對於郭氏而言,地位陡然間的變化讓她始料未及,看著鄭氏母以子貴,聯想起自己由昔日的豪奢尊貴,到現在的淒涼冷清,郭氏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悲涼,進而造成內心極度的失落,不久便因為精神抑郁而染病在床。

郭氏因為李忱的故意報復而臥病在床,這是李忱內心所願意看到的,但作為垂範天下先的皇帝,他也明白,雖然他不是郭氏親生之子,但畢竟有母子名分,如果過分展開報復,會讓自己在天下人面前背上不孝的罵名。就這樣在礙於名分和禮節的分上,在大中二年(848年)五月,郭氏病情日益加重的情況下,李忱先後在五月十四日和二十日兩次頒詔,暫時停止處理一切政務,專心侍奉郭氏。

按說對於郭氏來講,李忱的做法已經很合乎禮法,他做到了自己該做的事情。郭氏也應該如此,此時她最應該做的就是轉變自己的心態,利用李忱侍奉自己的機會,主動與李忱和好。

但前邊我們說過,郭氏不是個心胸寬廣的人,盡管李忱親自侍奉其左右,但因為性格偏執的原因,她仍然不能緩解對李忱的怨恨之心。就在李忱頒布第二道詔書的兩天後,郭氏在兩名宮女的扶持下,登上興慶宮中的勤政樓,舉目望去,心中再次產生悲涼之感。在她看來,這座皇宮從前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而現在自己則猶如傀儡一般被李忱拿捏在手中。這種身份上的陡然變化,讓站在勤政樓上的郭氏情緒逐漸激動,最終心態的失衡終於讓她做出了錯誤的舉動。當時,她一邊號啕大哭,一邊徑直向前想要縱身躍下勤政樓,幸虧兩個宮女眼疾手快,一把將其拉回。

郭氏只是一時情緒失控才有這樣的出格行為。但消息傳到皇帝李忱那裏時,李忱頓時勃然大怒。他認為這是郭氏想以自殺的方式,讓自己背上不孝的罵名,據史料記載,當晚郭氏便暴崩於興慶宮。

所謂的“暴崩”,一般是指非疾病原因的突然死亡,如憲宗李純就是暴崩。史書中的這種記述其實是在暗示,在郭氏之死的背後,皇帝李忱起到了某種助推作用,只是沒有確切的證據,所以才記載得比較隱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