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收復河湟

在李忱的支持和運作下,“牛李黨爭”已然成為歷史名詞。雖然在對待牛李黨爭的問題上,李忱明顯偏袒牛黨,其所作所為有待商榷,而且他的執政理念明顯帶有“反會昌之政”的傾向,然而就其帝王生涯的主要方面來說,其功績雖然比不上憲宗李純,但確實在穆、敬、文、武諸帝之上,在晚唐衰弱的政治形勢下,帶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除了治理朝政之外,李忱時時處處以武宗李炎作為參照,李炎在位時曾經威制回鶻,所以李忱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對外樹立大唐帝國的國威。

因此他將目光瞄向了帝國的西南邊陲。

吐蕃!這個與大唐帝國對抗很久而大唐沒有取得勝績的少數民族政權,成為李忱樹立大唐國威的首要目標。

吐蕃內亂

在介紹李忱和吐蕃展開較量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自大唐建立之後,唐朝和吐蕃之間的歷史過往。

前邊我們介紹過文成公主進藏和親的一些事情,那個時候因為李世民天可汗威名遠播,加上文成公主進藏,所以大唐和吐蕃的關系處於蜜月期。到了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時代,吐蕃滅掉吐谷渾,進逼唐朝的河西、隴右地區,而後便與唐朝圍繞安西四鎮以及西突厥十姓部落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自此之後唐朝與吐蕃的關系在和平與交戰、緩和與沖突的不斷交替中曲折發展。

景龍三年(709年),金城公主進藏和親後,吐蕃得到了河西九曲地區,對唐朝的隴右地區構成了強大的威脅。唐朝因此被迫調集重兵進入河西、隴右地區以加強防禦。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將河西、隴右等邊鎮軍隊東調平叛,邊防空虛,給了吐蕃入侵的機會。吐蕃趁機進入河西隴右,先是切斷了唐朝與安西、北庭的聯系,不久便完全占領了上述地區,進而又向南征服南詔。當時吐蕃控制了東起四川西部、甘肅隴山以西,西至中亞,北到今天新疆南部的廣袤地區,而且吐蕃利用唐朝內亂的機會,不斷侵擾中原,寶應二年(763年)一路打到長安,迫使代宗李豫退出長安就是最好的例證。

德宗李適即位後,北方的回鶻興起,開始與吐蕃爭奪北庭地區,由於吐蕃將精兵調往北部,因此南詔利用這個機會,擺脫了吐蕃的控制,與唐朝互通友好。吐蕃見自己陷入孤立境地,於是改變策略,主動向唐朝請盟,而唐朝也想罷兵修好,於是在穆宗李恒在位的長慶年間,終於舉行了唐蕃關系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長慶會盟。從此之後,唐朝與吐蕃雖然仍有短暫的毀盟現象發生,但由於它們同時走向衰弱,因此,不再發生大規模的軍事沖突。

安史之亂結束後,吐蕃雖然乘機攻占了唐朝的大片土地,但由於吐蕃又同時向西出兵與大食、唐朝爭奪安西四鎮等西域之地,向北與回鶻爭奪北庭地區,連年的擴張戰爭,加重了吐蕃國內的賦稅和兵役負擔。而且吐蕃境內連續發生自然災害,使得民不聊生,於是,平民、奴隸們掀起了一輪又一輪反抗王室和貴族的鬥爭。

與此同時,吐蕃的最高執政者贊普已經是形同傀儡,以尚結贊為首的大貴族壟斷政權,形成權臣當道,並排斥異己操縱贊普繼承權,使王室和貴族之間爭奪王權愈演愈烈。

棄松德贊贊普死後,長子牟尼即位,由於其推行的經濟政策侵犯了貴族利益,於是被其母哲蚌氏毒死,由三弟牟笛贊普即位。由於哲蚌氏的獨斷專權,牟笛贊普依靠佛教首領缽闡布的保護才得以保全性命。因此,作為回報,在牟笛贊普在位時期,佛教勢力迅速發展,並成為王室的支持者,由此引發了宗教沖突。

牟笛贊普死後,其子可黎可足贊普即位,因為可黎可足贊普體弱多病,所以由缽闡布執政,在缽闡布的慫恿支持下,當時僧人們大肆聚斂財富,可黎可足贊普用於供養一名僧人的費用,高達七戶平民的賦稅。因此反對贊普的貴族勢力便以滅佛為號召,展開了激烈的奪權鬥爭,貴族們不斷散布謠言說缽闡布與王後通奸有染,然後將其殺死,並在841年又殺死可黎可足贊普,擁立其弟達磨為贊普。

據《新唐書•吐蕃》記載,可黎可足贊普在位期間, 吐蕃國內發生多次地震,岷山崩塌,洮水逆流三日,老鼠大肆啃食莊稼,百姓發生饑荒瘟疫,死難者伏屍遍地,膳、廓兩州地區的百姓在夜裏聽到打更的鼓聲,都會受到驚嚇。

本來吐蕃的百姓指望達磨贊普即位後,能夠改變吐番的蕭條景象,進而改善民生。可是由於達磨贊普嗜酒無度、喜好打獵,而且性格兇頑,缺少仁慈之心,所以使得吐蕃內政更加混亂。在內耗不止的情況下,吐蕃逐漸衰落下去,再也沒有重現唐朝初年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