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上) 第七章 我要回家

其實,說朝鮮人一直盼望著大明伸出援手,是不準確的。

日軍在釜山登陸以後,朝鮮人兵敗如山倒。可是敗也罷,逃也罷,他們偏偏有一件事忘記了做,或者不肯做——向大明求援。他們只是懶洋洋地給大明發了一道咨文,說倭寇犯境釜山十分囂張,其他什麽也沒提。潛台詞是:我自己處理沒問題,您就別操心了。

結果日軍連戰連捷,李昖與群臣不得不狼狽地移駕平壤。到了這時候,朝鮮人仍舊在死鴨子嘴硬。在五月十日,距離朝鮮最近的寬奠堡副總兵佟養正,找到了朝鮮義州的官員黃進,主動提出出兵援助。結果黃進冷淡地拒絕了,說我們朝鮮兵力足夠,不必勞動天朝。

壬辰年五月十九日,李昖在平壤開了個會,討論國是。大司憲李恒福說日本人太能打了,咱們自己肯定幹不過,得趕緊跟大明請求援軍。但他是東人黨,西人黨的尹鬥壽習慣性地表示反對,說臨津江足夠防禦敵人了。而且各地勤王的人馬很快就來了,還怕什麽?

尹鬥壽還神秘兮兮地嚇唬李昖,說請神容易送神難,把大明的援軍弄進來容易,戰後再弄走,可就難嘍。結果兩派大臣又是爭執不休,請援這事,便在黨爭中又被擱置了。

在小孩子的圈子裏,有這麽一個潛規則,那些動輒哭著說我要告訴我爸媽的孩子,都被認為是懦弱好欺負的,最不受人待見。其實國際政治也是如此。被敵人打進老家已經夠丟人的了,再去找大人幫忙,豈不是更沒面子?盡管中華上國是父母之邦,但也不能有事沒事都去找爹媽哭一鼻子。

在小孩子的世界裏,還有一條公理:一個小孩鬼心眼再多,也瞞不住爹媽。

爹媽其實什麽都知道。

朝鮮在戰場上的窩囊樣,早被大明看在眼裏了。

大明在朝鮮,有一個完整的情報網。朝鮮半島的戰局推進,一直在遼東都司的監視之下。早在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還在慶尚道玩命地賽跑時,遼東廣寧鎮守總兵官楊紹勛已經接到了報告,報告裏說倭寇勢力很大,朝鮮人未必守得住都城,建議朝廷早作打算。

楊紹勛把這份報告送到了北京。當時朝鮮人民的老朋友許國許閣老已經致仕,拿到這份報告的是剛上任不久的兵部尚書石星。

石星乃是一位嘉靖、隆慶、萬歷三朝老臣,生性耿直,因此仕途經歷頗為坎坷,先是上書規勸隆慶皇帝,結果因為得罪了宦官騰祥,差點被打死。到了萬歷即位之後,石星好不容易翻身平反,結果又與張居正鬧翻。張居正那時候如日中天,石星只得棄官回家,一直到張居正死了,他才又回到朝廷中樞。

石星這個人擅長庶政,精於理財,在戶部幹得有聲有色。萬歷十九年,後來因為邊患不斷,又充任兵部尚書,這才上任沒滿一年,雄心勃勃想作出一番事業。

石星讀完了楊紹勛的報告,心中懷疑。朝鮮也勉強算是大國,坐擁三千裏天險,帶甲數十萬,怎麽十幾天功夫,便被人打到都城了呢?

他忽然想到,去年京城和遼東曾經有一則流言甚囂塵上,說朝鮮和日本勾結,來圖大明。經過朝鮮三番五次的辯解和許閣老的斡旋,已經被證實是子虛烏有。可現在時局如此,這個流言又重新浮上石星心頭。

有沒有可能,是朝鮮人故意示弱,其實是故意給日本人讓路。如果這個被證實的話,那就太可怕了。石星想到這裏,忽然有點不寒而栗。他一邊指示保定總兵倪尚忠移駐天津,加強薊州、山東沿海的戰備工作;一邊移文遼東都司,讓他們趕緊派員前往朝鮮進行詳細調查。

楊紹勛接到石星的指示,一邊安排了崔世臣、林世祿兩名調查人員,準備入朝事宜;一邊派遣寬奠堡副總兵佟養正前往朝鮮的義順館,建立起一條戰時的緊急聯絡渠道,安插了幾名大明軍方的斥候與信使。這條渠道在以後中朝在戰爭中的交涉溝通,發揮了重要作用。

佟養正去朝鮮的時候,還帶了自己的侄子佟大剛。佟大剛的角色類似於現在的軍事觀察員,他被混編入朝鮮軍編制,深入一線,爭取了解到戰事的第一手資料——這是明軍赴朝的最早記錄。

差不多就在同一時間,死鴨子嘴硬的朝鮮人,終於撐不住了。五月十七日臨津江之戰爆發,朝鮮軍毫無懸念地大敗。臨津江一失,開城、平壤頓時袒露在日軍屠刀之下。

到了這個時候,群臣震惶,親華派開始占據上風。親華派中最熱切的李恒福趁機對李昖說了一段話。這段話非常有意思,現在韓國人朝鮮人估計大部分人都看不懂,但任何一個中國人看了都會心一笑。

“今八路潰裂, 無望收拾圖全。夫以孔明之智, 見先主無托身用武之地, 則請救於孫氏, 卒成赤壁之捷。 今我無復可為, 不如具奏天朝, 請兵來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