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秦國結束篇夢想的完結(2)(第3/4頁)

趙高針對李斯的陰謀終於奏效,在多次看到胡亥對李斯發脾氣後,他為了致李斯於死地,還不忘在原定的計劃上進行火上澆油,話說得簡直是一擊致命:丞相參與了沙丘之謀,現在陛下做了皇帝,李斯的地位並沒有提高,所以他想裂土封王,希望陛下小心李斯這種奸臣的不軌行為。胡亥一聽,臉上帶出震驚之色。

善於察言觀色的趙高看到自己誣告李斯謀反後,老板胡亥氣得臉都綠了,然後又接著說道:李斯長子李由任三川郡守。陳勝的軍隊過三川,李卻不肯出擊。而且還聽說李斯父子與陳勝之間還有文書往來,我因為還沒有拿到實證,所以一直沒敢奏報。再說,據一些忠臣說丞相在外邊的權力可比陛下還要大啊!

從古至今,任何一位皇帝對謀反都是不能容忍的,這是皇帝的底線,謀反者哪怕再受皇帝寵幸也免不了一死,整日夢想家傳天下的秦二世更是如此,聽到趙高提到陳勝和李斯有勾搭後,他立刻派人對李斯展開了調查。李斯這個時候才感到事情不妙,便立即上書秦二世,揭發趙高的劣跡,並且建議除掉趙高。

可惜李斯的這些舉動已經太晚了,早已對趙高言聽計從的胡亥怎麽能相信李斯的這些對趙高不利的話語呢?胡亥立刻把李斯狀告趙高的話告訴了趙高,先出手的趙高此時本來已經占盡了先機,他對李斯的種種努力已經讓胡亥對李斯產生了懷疑,接下來李斯的命運只能是掌握在死對頭趙高手裏了。

秦二世把政事都能交給趙高去處理,充分的證明了他對趙高的信任,而李斯在這個當口反過來告狀,被認為是誣告趙高,離間君臣關系也是很正常的。本來吧,幾個人之間還有一層窗戶紙沒有捅破,而現在,卻都已撕破了臉皮,誰也不會顧及另一方的面子了。二世下令逮捕了李斯,即日公開審訊。

李斯倒黴入獄,更倒黴的還有另外一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不知為何,這倆人竟被李斯案牽連。稀裏糊塗入獄之後馮去疾、馮劫倆人在獄中受辱不過,憤然自殺。在李斯案中,他們倆人本來就是配角,因此他們的死還沒有影響到李斯,天真的李斯還對秦二世抱有一絲希望,等待著皇上對他的公正裁決。

書生文人往往有著旁人難以置信的天真,善於權謀的李斯在獄中表現出了自己天真的一面,他身在獄中等待,趙高在外邊絞盡腦汁想法除掉李斯,為了徹底查清李斯的謀反罪行,胡亥沒有派出專業人士去審訊李斯,卻只派趙高去審,讓對頭趙高審問,這下李斯的下場可想而知。

作為主審官的趙高對付李斯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嚴刑逼供,用李斯自己發明出來的刑具對付他自己。李斯作為法家的代表人物,曾發明了許多審訊工具,沒想到這次被趙高用到自己身上了,李斯經不住酷刑的折磨,承認了趙高指控的謀反罪行。可他仍存一絲僥幸的心理,在獄中向二世上書,希望胡亥親自過問自己案情。秦二世二年七月,李斯在鹹陽市被當眾腰斬,其宗族也被全部誅滅。

李斯雖然後半輩子活得有點兒窩囊,而且在秦帝國關鍵時刻沒能把握好自己的政治立場導致晚節不保,令人嘆息,但是他對大秦王朝的貢獻始終是不能磨滅的。他在文字、律法以及輔佐秦始皇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的過程中,都比較賣力,也是秦始皇身邊的幾個具有政治見解的大臣之一。

李斯的性格弱點注定了他悲劇的一生,他貪圖祿位,缺乏氣節,在專制政治的漩渦中不敢堅持自己的見解,甘願與昏君佞臣沆瀣一氣。最後,不僅毀掉了自己前半生的功業,還在權力的角逐中喪生。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在李斯的一生中他所做出的貢獻顯然是不能磨滅的,但他因妒忌殺韓非、為富貴和趙高合謀力挺胡亥非法繼承帝位讓李斯的人生染上了汙點,這都是性格使然,他不堅持立場的性格最終害了他,綜合看來,他是被專制政治和昏君、奸佞所殺,也是因為自己喪失節操所害。

李斯死了,他所擔任的丞相之位暫時空缺下來,縱觀文武百官,只有趙高是最可信賴的人,於是秦二世便即刻下令,任命趙高為大秦王朝的丞相。由於他是太監的原因,他可以出入內宮,因此被稱為“中丞相”,成了歷史上太監參政而且平步青雲最終官至丞相的奇人正式出現,雖然他光榮創造了這項紀錄,但卻在歷史上留下了種種罵名。

趙高當上丞相之後,一方面權力越來越大,另一方,代替秦二世處理政事也名正言順起來。朝中大臣對他充滿了畏懼,在他面前都是小心翼翼,唯恐說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兒腦袋搬家,對於趙高認定的事兒,沒有人敢說不字。從此由秦始皇一手開創的秦國政治體系徹底改變為趙高獨裁統治,國家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