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3/4頁)

原來如此。這話一挑明,弄得二人一陣心驚肉跳,卻也點燃了二人心中的一把幹柴。這兩個人都有著貴族血統,卻皆埋沒在社會底層,骨子裏本來就隱含著不安分的種子,只是由於境遇所限,不敢擅作他想罷了。現在聽這草廬翁道出驚天之語,不由得他們心中不倒海翻江。

“趙宋立朝已逾百年,如今仁德俱失腐朽透頂,多則十幾年,少則七八年,天下必生大亂。自古亂世出英雄,我觀二位乃有膽有識之血性男兒,豈無意龍騰虎躍重振家門,而甘心棲身蒿蓬潦倒一生乎?”草廬翁的話不多,但字字敲到了二人的心坎上。然因茲事體大,一時間誰也不敢貿然回應。

草廬翁也不急於要他們表態,讓他們回去先商議一下。他很大度地表示,若二人願意合作,他草廬翁求之不得。若無意合作亦不勉強,大家今後還是朋友。話雖如此,二人卻知,既然草廬翁對他們透了底,事情便沒那麽簡單了。

兩天後,曾邦才和雜貨店店主通過楊大疤再次密約草廬翁,表示願意與之聯手共謀大事。他們之所以毅然做出這個決定,倒不僅僅是因為眼下他們很需要草廬翁的幫助,而是出於幾點更重要的緣由。

首先,他們其實都早對自身境遇深懷不滿,具有強烈的出人頭地的欲望;其次,他們認為草廬翁像是個能成氣候的人物,而且可以看出草廬翁對他們甚是看重;最後,他們也明白,草廬翁對此事絕非輕率為之。從其對二人根底了解之透徹來看,他在這上面下的功夫不小,說不定將楊大疤介紹給他們的那個朋友,就是他的眼線。草廬翁既然敢於親自出馬與他們見面且對其意圖直言不諱,就說明了他們早晚是擺脫不掉他的掌控的。與其日後被逼上梁山,那還不如現在主動入夥。想通了這些,二人便索性下定了拼將此生賭他一把的決心。

由此,曾邦才和雜貨店店主的生活便掀開了新的一頁。

當時是草廬翁的積蓄力量階段。他要求雜貨店店主和曾邦才去做的事,分別是積聚財力和掌握武裝。此後雜貨店店主根據草廬翁的指點,進城買下了那個棉麻店。經過數年悉心經營,他的買賣越做越大,現已成為汴京城裏數得著的富賈。而曾邦才則在草廬翁的安排下進入了童貫的勝捷軍,先是擔任負責部伍操練的從九品指使,後來調任領兵實職,兩三年間從都頭、壓隊依次升至統領。其中自然有草廬翁暗中助力的因素,但曾邦才自身所顯示出來的治軍才能,亦是促使他得到迅速升遷的重要原因。

靖康元年趙桓登基,以蔡京為首的權奸團夥失勢,童貫被誅殺於廣東南雄州。此後童貫親自組建的勝捷軍嘩變,受到朝廷鎮壓,曾邦才的上司率部竄往關中老巢,曾邦才卻遵照草廬翁的指示,於西躥途中帶領一部分人馬悄悄脫離大隊折返中原。這時的曾邦才,已經擁有了一支完全聽命於他的嫡系部隊。

後來,仍是依照草廬翁的意思,曾邦才率部進入老佛崖,加入了姚三保部,充當了虎翼軍的軍師,並已將這支隊伍的大部分實際兵權,暗暗地掌握到了自己手裏。

這天進城的目的,曾邦才對姚三保說的是去觀望一下城裏的動靜,而實則是應草廬翁鴿信所召,前去秘密議事。

金軍攻陷汴京後,掠走了徽欽二帝及所有的在京皇室,張邦昌的偽楚政權在金軍撤離後自行解散,新建立的趙構朝廷逃亡在外,負責主政汴京的範訥又是個窩囊廢,因而汴京在現階段實際上處於一個金、楚、宋三不管的真空狀態。若欲襲取汴京,此機會極為難得。而以汴京位置之重,占據汴京者自然會成為宋金雙方皆須極力爭取的對象,因之可以左右逢源進退自如,這便可為今後的擴充發展乃至割據天下打下良好基礎。

這是個百年不遇的起事時機,即使天正會不利用,別人也會利用。所以草廬翁當機立斷,做出了在近期聯絡群雄奪取汴京的決定。曾邦才等人蓄勢已久,早就期待著這一天。於是一個武裝奪取汴京的計劃,在日前便由天正會骨幹分子密謀形成,並已開始分頭付諸實施。

不料就在這時,新任汴京留守宗澤駕到。這就給起事增添了意外的難度。

宗澤並沒帶來多少兵馬,但其威望和能力卻是有口皆碑。這個對手與範訥根本不可同日而語,草廬翁自然不敢對其掉以輕心。出於種種原因,草廬翁很不希望與宗澤交手,但只要宗澤坐鎮汴京,交手就不可避免。這便如何是好?

草廬翁想來想去,認為若能在起事之前逼走宗澤是最好不過的。這個可能性有多大不好說,但他想盡量一試。畢竟宗澤已經是年近七十的老人了,精力體力都不濟,想方設法折騰他個焦頭爛額應當不成問題。退一步說,即使這番折騰沒能把宗澤折騰走,亦不失為發動起事而做的必要鋪墊。所以,他在宗澤到達的當夜,就讓楊大疤帶人到開封府附近放了一把火,然後又向那個前雜貨店店主面授了進一步在城裏制造混亂之計。他急召曾邦才進城,則是要向其交代從另一方面打亂宗澤陣腳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