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4/4頁)

當日中午,在位於州橋東大街的聚英樓酒樓中,曾邦才與草廬翁邊喝邊議,密談了一個多時辰。曾邦才平生很少在心裏真正服氣過什麽人,但對草廬翁是一向信服。這是因為他不能不承認,在兩個重要方面,草廬翁確實是高他一籌。一個方面是草廬翁的為人仗義;另一個方面就是草廬翁的慮事縝密。五年來的經歷告訴他,草廬翁做事是相當有先見之明的,凡事按他的主張去做,基本不會出現紕漏。所以盡管曾邦才對宗澤來京這事看得不似草廬翁那麽嚴重,卻仍是很認真地將草廬翁交代的任務放在了心上。

他只是有一點不解,如果草廬翁認為宗澤的存在是個大麻煩,幹脆采用江湖手段將其除掉豈不更省事嗎?他在交談中提出了這個問題,而草廬翁的回答是,除非萬不得已,無須行此下策。至於為什麽,草廬翁沒多說,他也就沒多問。

其實就曾邦才本身而言,對宗澤這位老英雄亦不乏敬意,不是十分必要,他也不願對其采取極端手段。他揣測草廬翁可能也是這種心理。不過他相信,若是到了非如此不可的時候,草廬翁肯定不會手軟。

草廬翁交給曾邦才的任務,是盡快地挑起杆子們與官軍的矛盾。草廬翁斷定,由於汴京守軍兵力有限,宗澤對待四方草莽,必是重在招撫。以宗澤之威望而論,眾杆子中甘願服膺者當是大有人在。一旦有人接受招撫,響應者必會接踵而至。那樣一來,汴京內外的兵力對比便將發生重大變化。因此,他們必須搶在宗澤的招撫行動見效之前,設法令眾杆子對其意圖產生疑懼甚至敵對情緒,從而使宗澤陷入孤立無助之困境中。

不過此事不宜由姚三保部出頭。該部乃未來的襲汴主力,現在不可引起官軍注意。最理想的狀態是使人馬眾多的王子善部與官軍發生沖突。因為一來,該部能夠對官軍造成的壓力最大;二來,該部的動向,也是目前大部分杆子正在觀望的一個風向標。至於如何能使王子善部與官軍沖突起來,草廬翁讓曾邦才自己去想辦法。

曾邦才的腦瓜轉得不慢。在返回山寨的路上,他已經有了主意。他自知他那個主意很陰損,但自古以來的成大事者,哪一個的手段光明正大?曾邦才擡頭望著眼前那一片已經靜悄悄地漫延上來的暮靄,在心裏自負地一笑:“宗澤老前輩,請恕晚生失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