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2/2頁)

這一聲卻沒有什麽氣勢,如同小孩子狂叫一般,讓人看了好笑。

秀秀在馬背上開心地大叫:“官人,你快看,我也會騎馬了!”

徐平微笑著搖了搖頭,看天上那一輪缺了一塊的月亮。嶺南的月亮看起來與中原並沒有什麽區別,可不知為什麽,徐平總覺得沒有家鄉的明亮。

第二天一大早,林驛丞早早就來到徐平的小院門口,恭恭敬敬地站在那裏。通判與知州並稱為州長官,不比其他僚佐,是要下官出城迎接的。昨晚徐平沒有進城就是這個意思,偷偷摸摸進城,不得把那些小官嚇死。

洗漱完畢,穿上官袍,徐平帶著高大全和秀秀出了院門。秀秀寶貝一樣地牽著那匹果下馬,這馬反正沒人要,從此之後就她秀秀的了。

林驛丞見到徐平忙躬身行禮:“上官,城裏的儀仗已經到了,正在院子裏等候吩咐。”

徐平點點頭,一行人出了驛館。

宋時官員不像明清時候那麽排場,動輒幾擡大轎,官員出行不許乘轎,只能騎馬。只有元老重臣行動不便,有皇上特旨才能乘轎,地方官員沒這待遇。

依照制度,邕州作為節度州,知州隨行兵士五十,通判隨行十五人。此時等在門口的是十五名廂軍,由一個小節級領著,從此之後就是徐平隨身的護從人員了。

見到徐平出來,領頭節級譚虎叉手行軍禮:“下官譚虎,一行十五人見過通判!候通判鈞旨!”

徐平看這十五人都還精壯,知州並沒有挑些老弱不堪的來糊弄自己,點點頭道:“好,隨我進城!”

這都是本州廂軍,屬於地方指揮的部隊,直接歸於知州屬下。宋朝雖說軍政事務屬樞密院管轄,也還是分中央軍和地方軍,除禁軍直屬中央,廳軍也有很大一部分不屬地方。由於廂軍本就源自晚唐五代時候的藩鎮軍隊,宋太祖藩鎮之權時順便把廂軍消弱得不堪戰鬥,也就邕州屬於沿邊,禁軍數量又少,廂軍看起來還有些樣子。

秀秀依然坐在高大全駕著的牛車上,看著周圍護送的一眾兵士,既覺得有些害怕,又覺得威風。那匹果下馬拴在牛車上跟在後面,低眉順眼,安安靜靜亦步亦趨地跟著。

走不多遠,到了城門外面,邕州城裏的僚佐屬官已經迎在那裏。

看到徐平走來,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快步走人群,迎上來行禮:“邕州節度判官周天行與僚佐恭迎通判!”

徐平下了馬,韁強隨手交給後邊的譚虎,上前道:“判官免禮。”

判官是州郡屬官之長,僅次於知州和通判,京朝官出任稱為簽判,選人任此職務則稱判官。徐平不到的日子,便是由他代理職務。

兩人見過,周天行便介紹其他屬官。首先是錄事參軍李永倫,其次節度推官蔡亮,按制度推官應是兩人,邕州人口稀少,只設置了一員,再就是觀察支使吳慶南。

判官、推官、支使稱為兩使幕職官,源自唐時的節度使屬官,以判官為長。兩使即節度使和觀察使,因為唐時節度使一般兼觀察使,凡節度州都是稱作兩使,並不特別區分。還有一個職務是節度掌書記,在宋時職責與觀察支使重疊,有出身的人便任節度掌書記,無出身的則為觀察支使。

宋時地方州既按戶口多寡分等級,沿襲下來的又有州格,都督、節度、防禦、團練等級別不等,兩者都會影響地方官員的待遇和俸祿。此時的桂州為都督州,邕州卻為節度州,還沒有升等。

周天行介紹完兩使幕職官,錄事參軍李永倫便介紹其他屬官,分別為司理參軍杜宴,司戶參軍程其南。

他們稱為諸曹官,源自唐時州長官的屬官,還有一個司法參軍,因為邕州事務並不繁雜,省掉未置,以錄事參軍為首。

幕職官和諸曹官職責多有重疊,但宋時都並行設置,也有互相監督的意思。他們並不在一起辦公,幕職官辦公場所為簽廳,諸曹官則在州院。

這些屬官介紹完畢,又上來三個吏人,向徐平恭身行禮。

通判有自己的辦公場所通判廳,這三個人就是徐平的直接屬下,應在司、勾院和磨勘司的三個孔目。

徐平一一見過了,依然上馬,儀仗的兵士在前開道,一行人進了邕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