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知州(第2/2頁)

軍資庫與公使庫並排在一起,都在州衙裏,用不了多少時間,徐平便帶著兩個屬官和一眾吏人到了門前。

這些雜事自然不用通判親自去做,手下的公吏查點清楚,把賬報到徐平這裏,他只要給出處理意見就好了。

在庫前擺下一張桌子,上了茶水,徐平坐了下來。

理欠司(勾院)和應在司的段孔目和李孔目站在他身前,每人手裏都捧著厚厚一摞賬本,等著徐平吩咐。

磨勘司的鄭孔目則帶著賬本與幾個吏人與周天行和李永倫兩人進入庫裏一一檢驗實物。磨勘司專門做的就是對賬的事,輕車熟路。

徐平喝口茶水,對段孔目道:“且說一說,庫裏有多少應收未到的。”

段孔目看著賬本,翻了一會道:“稟上官,外面尚欠庫裏五百六十二貫二十三文,米六十五石,纻布五十八匹,以及其它雜項不等,多是下面屬縣未交足的賦稅虧欠。”

徐平聽他聲音的些顫抖,臉上不動聲色,平靜地問道:“未交的賦稅先不說,等我日後催繳,你先把除此之外的欠項講一講。”

段孔目一個勁地翻賬本,也不說話,額頭的汗都冒出來了。

“最大的欠項是什麽?”

徐平不至於跟一個小吏生氣,只是平靜地問道。

段孔目擦了擦汗:“是——是公使庫,公使庫裏欠三百六十五貫足。”

“什麽?!”徐平一拍桌子站了起來。

報數目段孔目耍了一個小心眼,欠的總賬用的省百,說公使庫的時候又是用足錢,使兩個數字聽起來不那麽接近。

徐平留著這個心,怎麽會被他糊弄過去?略微心算一下,僅公使庫就欠了軍資庫四百五十貫以上,占了錢欠賬的八成以上了。

欠的數目多少還是小事,挪用軍資庫錢物這個罪名就大了,如果是太祖太宗的時候,這是殺頭的罪名,就是文臣直接被砍頭棄市的都不少。也就是真宗朝之後宋朝對臣下寬大,曹克明一個武將也敢做出這種事來。

直用了一個時辰,一眾官吏才把庫裏的物資檢點清楚,也只是大概,並不詳細。徐平微閉著眼睛,聽著他們的匯報,一言不發。

匯報完了,徐平直起身子,看著周天行和李永倫兩個人道:“你們兩個真是天大的膽子,軍資庫裏的錢物也敢借給公使庫使用,我耐何不了曹知州,還斬不了你們兩個嗎?!”

周天行和李永倫對視一眼,苦著臉行禮道:“知州要來錯錢物使用,我們兩個又怎敢不借?而且這錢我們都登記在賬,確是招待交趾使臣和各地羈縻地方的蠻酋用了,都是公務。”

“公務又如何?軍資庫錢物地方不得擅用,法典俱在,你們當兒戲嗎?用不了幾天,轉運使便會來邕州巡視,你們只管洗幹凈脖子好了!”

徐平也沒那個脾氣真地開刀殺人,嚇唬他們一下而已。事情到底要怎麽結束,還是要看曹克明的態度,如果與徐平一直僵下去,他也不介意以這個為理由彈劾曹克明,監督地方本就是他的本職。至於這兩位僚官,那就聽天由命了,如果曹克明被貶,他們兩個經手者恐怕會被推出來祭旗。

周天行和李永倫面面相覷,也說不出話來。曹克明是武將,沒心情與他們講那麽道理,要用便用,他們也攔不住。反正出借的時候他們已經上報過了本路監司,都沒有回音。麻煩的是那時提刑司還在,作為監察方面通判的直接上線,他們主要向廣西提刑審訴,轉運使司只是移文告知。現在提刑司已經廢罷,恐怕沒人再認他們這一筆爛賬,這才是麻煩事。

從軍資庫出來,接著查點旁邊的公使庫。不出所料,除了各種公務用的器物都在,酒一瓶都沒有,錢只有一百一十二貫三十八文,算上欠軍資庫的三百六十五貫,虧空了二百多貫。

徐平心裏冷笑,這位曹知州真是可以,弄出這麽大個財政窟窿還敢跟他擺架子,真當這個世界缺了他就不轉了。

這事情可大可小,軍資庫和公使庫都是地方倉庫,禁止知州插手還是從防止藩鎮再現的方面考慮,並不是絕對不能用,只要各方畫押,挪用軍資庫的事情在沿邊州軍還是不少見的。

關鍵軍資庫歸通判全權處理,鬧不鬧起來全看徐平的態度,就以曹克明今天對徐平的樣子,徐平也想不出什麽理由幫他把事情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