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公路(第2/3頁)

看看到了五月底,一行人終於到了廣南西路的最後一站,興安縣。

興安縣唐時稱全義縣,入宋廢溥州後沿習不改,太宗登基之後因為犯了他的名諱,改名為興安,隸屬桂州。

這裏是湘江和漓江之源,秦始皇鑿靈渠的地方,越城嶺和都龐嶺南北對峙,中間一片谷地溝通五嶺南北,是進入嶺南的要道。

要道歸要道,但地方土地貧瘠,人口稀少,官吏設置不全。此時舊知縣已經卸任,早早返京述職準備另謀個好地方了,新知縣還在路上,縣裏只有一個主簿管事。徐平一行到來,主簿過來問候一聲,也就不見了人影。

按說新舊知縣是要交接的,中間不允許出現空白,但這嶺南偏遠之地,誰也不想多呆,自然有借口糊弄過去。反正審官院和中書的文吏收了銀錢,會把這些事情當沒發生過,這就是官員求公吏的地方了,桑懌就吃過這種虧。

驛站正設在靈渠邊,與這小小縣城比,建得相當氣派。這裏南來北往的官員多,都是住在驛站裏,自然舍得下本錢。

往年時候,行人到了這裏,大多是乘船沿靈渠,直下湘江,然後就是一路水路,入大江四通八達。

這兩年卻不同,廣南西路有了錢也有了火藥,還有徐平從邕州傳過來的修路技術,一路把大道修過五嶺去。除了大宗貨運,行人改走陸路,到全州不到一百裏路,騎馬緊趕一點可以一日到達,水運慢慢冷清起來。

已經進入夏天,縱然是在山裏,也是熱氣蒸騰,讓人難耐。

徐平在屋裏坐不住,到了驛站外面,靈渠邊的大樹下尋了一塊大石頭,坐著看江水乘涼。

此時夕陽西下,天地間都是艷艷的霞光,妝點得周圍大山格外艷麗。

在這霞光裏,一個老者挑著擔子慢慢悠悠地從遠處走了過來,嘴裏輕輕哼著不知名的歌子,顯得自在悠閑。

高大全的孫七郎兩個在江邊敞著懷用衣服扇風,看見老者,高聲喊道:“老丈,你挑的是什麽?是水酒給我們來兩碗!”

老者走近前,笑呵呵地道:“我這不是酒,而是上好的楊梅湯。你們如果要解渴,這可比水酒好得多,又能清暑。”

高大全和孫七郎對視了一眼,聽見不是酒忍不住有點失望,但終究耐不住炎熱,對老者道:“楊梅湯也好,給我們來幾碗!”

老者應著,開了木桶,先盛了一碗遞給湊上來的孫七郎:“官人盡管品嘗,我這楊梅湯左近都有名氣,往常挑到縣城裏啊,不用天黑就能賣完,還不耽誤回家吃晚呢。”

孫七郎嘗了一口,贊道:“果然好味道!老丈再來一碗,一會一起與你算錢!我們這裏幾個都要喝!”

接過老者遞過來的大碗,孫七郎端到徐平面前:“官人,這楊梅湯酸酸甜甜好味道,你也喝一碗,清熱解渴!”

徐平接過,孫七郎依然跑回去,又要了一碗,端到驛站裏給秀秀。小姑娘現在長大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瘋來瘋去,雖然天熱,到了驛站卻就自己躲到了屋裏不再出來。

徐平喝著口滑,不知不覺就喝了個精光,卻覺得有些不過癮,拿著大碗到老者的擔子邊,想著再來一碗。

驛站裏的任守忠聽見外面動靜,從裏面走出來,正看見徐平走近擔子,老者給他盛湯。他此時熱得渾身臭汗,正覺得心裏煩躁,見了徐平竟然在外面逍遙自在,還有湯水喝,心裏火起。

叫過看著徐平的小黃門,劈頭罵道:“讓你看緊這個徐平,你卻自己在這裏看風景!沒見他亂買外面東西吃,一個吃壞了肚子,人有了三長兩短,你如何擔當得起?他是個不值錢的人,命卻是我們的差事,好好打起精神!”

小黃門是第一次出開封城,接這種差事,不知裏面門道,惟有諾諾連聲。

那邊賣楊梅湯的老者聽見任守忠的話,哪裏肯依他?轉身朝著任守忠高聲道:“這位官人如何這般說話?小老兒賣楊梅湯,也有一二十年了,左近哪個不知道?就是前任的知縣官人,也經常照顧小老兒生意的!”

任守忠走上前,上下打量了一番老者,鼻子裏哼道:“一個知縣,針眼大的官,也就你這種人眼裏看得是個人物!”

老者搖頭:“莫不成你的官職還能大過知縣?”

“知縣算什麽?看看那邊喝你湯的少年人沒有?那是邕州知州!咱家,是專門來看著他的,你覺得官有多大?”

任守忠一邊說著,一邊看著桶裏的楊梅湯,咽了口唾沫,哪裏還忍得住?

伸手就把老者擔子上的飄拿了起來,從桶裏舀了湯就向嘴裏送,一邊還說著:“你這老兒來得不明不白,我且嘗嘗湯水能不能入嘴!”

老者一把奪下飄,板起臉道:“你這官人怎麽如此沒道理?這飄是小老兒給客官盛湯的,你如何拿起就向嘴裏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