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

不大一會,兩個小黃門就擡了幾塊大木板進來,在眾人面前擺好。另一個則抱了一大堆紙張進來,手裏還拿著一個小木盒,一起放在殿下的案幾上。

這些木板是徐平早先制好的黑板,出自三司,都是經巧手匠人打造,黑得發亮。徐平在鹽鐵司和編修所招集屬下開會的時候,經常使用這幾塊黑板,數據在上面羅列出來簡潔明了,一看就懂。殿中奏事,順便就把這幾塊大黑板帶來了。

到了黑板前,徐平拱手行禮:“陛下,諸位大臣,在奏事之前,我想說一件剛才李樞副沒有提到的‘現錢法’弊端。”

“有話盡管講。”

趙禎果斷允許。說心裏話,趙禎不是一個多麽勤政的皇帝,雖然他強迫自己要做一個好皇帝,好皇帝就要勤政,甚至還向呂夷簡顯擺過,但那真地很累。每天那一道道奏章看得趙禎想吐,特別是奏章裏還駢四驪六,引經據典,看起來尤其費腦子。徐平的奏章就不同,從來都是有事說事,一目了然。而且裏面各種資料數據翔實,不需要再去費腦子考慮這句話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趙禎喜歡看徐平的奏章,也喜歡聽徐平談論事情。從來沒有什麽花哨,往往還一針見血,直指要害,不會雲裏霧裏繞得你頭暈。

徐平看看前方李咨的神色,見他並沒有慍怒,反而有些好奇,在那裏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心中暗暗嘆了口氣,這是個好官,可惜好官往往就是別人的踏腳石。

“天聖元年茶法,各種弊端李樞副已經基本說到,其中有一條,就是‘現錢法’入中京師的銅錢減少。李樞副認為是因為沿邊用現錢買糧,導致銅錢入邊,而不留在京師,所以鼓勵茶商從其他地方帶銅錢入京師。微臣以為,除了沿邊買糧需要銅錢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錢法’要求茶商用現錢買茶,入中商人賣糧直接得到銅錢。這中間銅錢就在商人身上,不比以前茶法商人與現錢無關,這本身就增加了銅錢需求。這數目可是不小,茶錢每年動輒百萬貫,也就是說‘現錢法’一行,直接就多了百萬貫銅錢的缺口。”

徐平的話用白話說開來,就是錢幣的需求與流通環節和流通速度有關,“現錢法”雖然減少了茶價的虛估,但也憑空增加了銅錢的流通環節,減緩了流通速度。這樣一來,需求增加,而供給不變,直接表現就是京城和沿邊同時缺銅錢。

在座的大臣對貨幣卻沒有這種認識,聽了徐平的話,好像是有道理,但到底是什麽道理卻想不明白。錢還是那麽多錢,怎麽憑空就會覺得少了?

章得象因為叔叔章頻的關系,與徐平相對近一些,開口問道:“徐副使,先前所言貌似有些道理,但我還是有些不清楚。銅錢有定數,不管是在商人手裏,還是在官府手裏,總還是那麽多,怎麽就會少了?”

徐平道:“參政請看。”

隨手拿起一枝粉筆,在黑板上畫了兩個大圓圈,每個圈裏寫上五百。

“假若錢的定數是一千,設若京師五百,沿邊五百。中間商人沿邊入中糧草,得交引,至京師或至茶場換茶,都與現錢無涉。”

又在黑板上畫了兩個大圈,一個小圈,兩個大圈裏寫上四百,小圈裏寫上二百。

“總數還是一千,因為行了‘現錢法’,商人要用現錢,就有二百到了商人身上,則沿邊和京師就各少了一百,自然就缺銅錢了。”

張士遜一下笑出聲來:“這是什麽道理?商人的現錢不管是買茶還是買交引,總還是要花出去,難不成還一直帶在身上?”

徐平看了看張士遜,微微搖了搖頭:“相公,商人不是就販一次茶,生意是要一直做下去的,不然他們哪裏有飯吃?有人用銅錢買了茶,同時也有人用糧換了現錢,統合算下來,商人身上一直有這麽多銅錢的,這道理難道不是顯而易見?”

在座的諸位都是一時俊傑,先前只是不向這個方向想罷了,現在由徐平一下子把話點開,立即就明白過來。就是張士遜,也不過是看徐平不順眼,話隨口而出,沒有經過腦子。不等徐平回話,心裏就已經明白過來,不由紅了臉。

趙禎在上面看得暗暗點頭,還是徐平的方法容易把道理講明白。隨手畫幾個圈,大家一下就都清楚了,如果只是用話說,不知要說到什麽時候去。

只是這樣苦了旁邊記錄的起居注官員,說話不管怎麽都能記個大概,這又畫圖又備注的讓他們怎麽記?徐平看樣子一時半會不會離開朝廷,這差事是越來越難做了。

李咨向徐平拱手:“徐副使說的不錯,確實如此,是我疏忽了。”

“樞副客氣。”

這不是李咨疏忽,而是時代的發展還不到那一步,大家不向那個方向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