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2/2頁)

徐平之所以正式開講之前提起此事,是要提醒大家,自己才是現在管著茶案的鹽鐵副使。不管在座的人以前做過什麽職務,哪怕是任過鹽鐵副使,任過三司使,主持過茶法的變革,對於茶法的現狀還是自己這個現任鹽鐵副使最清楚,是越不過去的。

從木盒裏拿出特制的黑板擦,徐平把剛才畫的幾個圓圈擦掉,正式講起茶法。

徐平拿起長長的木尺,在黑板上畫了表格,分別標上陜西路沿邊入中的糧草數量,周邊各路調出的糧草數量,官府發出的茶引,茶場收到的茶引,茶引上標的價格,實際上按照市值的價格。最後是茶場每年出的茶數,官府應得的稅賦錢,和實際得的稅賦錢。

最後,從陜西路開始實行沿邊入中開始,一年一年,把這表格填滿。

此時在座的人中有幾位老練的已經看出了問題,比如呂夷簡和王曾,尤其是蔡齊和李咨,他們兩個在三司系統為官多年,這種敏感性還明的。

不過大家都沒有說話,看著徐平把寫滿的黑板推到一邊,又拉了一塊黑板過來。

這次徐平玩得比較花哨了,在這塊黑板上畫了坐標,直接畫了一個柱狀圖出來,然後連出了一條波動曲線。

把這些做完,徐平把兩塊黑板並在一起,對趙禎拱手行禮:“陛下,諸位大臣,想必都已經看出了端倪。自陜西糧草及軍需沿邊入中以來,茶法屢屢變更,每次茶法一變,當年官府入錢都一下暴增,第二年就少下來,到第三年基本就與未改前的茶法差不多了。從第三年起,新舊茶法的效果便就沒有什麽區別。”

說到這裏,徐平放緩語氣道:“說來說去,新茶法說是舊茶法有各種弊端,改了之後必然能夠革除舊弊,甚至立萬年不易之法。結果不幾年,新茶法弊端出來,同樣的話支持舊茶法的再說一遍,結果還是一樣。為什麽一次次這樣?顯然是因為無論哪種茶法,在剛開始改的時候朝廷都能獲巨利,甚至革除舊弊,才這樣重復下去。”

此時陜西入中茶法實行最久的是“三說法”,“現錢法”從李迪最早發端,天聖元年李咨完善正式推行,也已經變了兩三次。從數據可以明顯地看出來,兩種茶法根本沒有本質上的優劣,都不過濟一時之急而已。

就在大家都沉默不語的時候,樞密使王曾開口:“徐副使,茶法變更看來確實如你所說,不過,每次改茶法朝廷都獲巨利,這利從何來?”

“回樞相,利的來源有三。一是園戶,每次改茶法對他們都有獎勵,有了好處第一年便努力種茶,等第二年這好處就不見了。二是商戶,茶法一改,舊引換新引,各種貼納各種折現,商戶前些年得的好處就要吐一些到官府手裏。再一個來自官府,不管哪種茶法實行幾年之後官場之內的陳茶都堆積如山,把這些陳茶抑配出去,就是一大筆錢。”

剩下的話徐平沒說,也不用說了。比如說陳茶抑配,這錢是入了官府,但錢是從哪裏來的呢?自然是從百姓手裏來,一小部分從茶商手裏來。在座的除了知諫院孫祖德,都是從實務官做起,對這些道理自然明白。

歷次的茶法改革說白了,就是官方要借用商人的力量向邊疆供應糧草,為了吸引商人便不得不向他們讓利。由於各種弊端,這種讓利的幅度會越來越大,等到官府忍無可忍的時候,便改革茶法,用這個機會把讓出去的利收回一部分來。

這個過程周而復始,歷次的茶法改革,經手的官員殫精竭慮,拼命想立一種能夠防止各種弊端的法度出來,實際都沒有什麽用,只是這個重復過程的工具而已。

朝廷上下,每次變更茶法君王都極為重視,選擇自己最信得過,認為最能幹的大臣去做,慎之又慎。實際上,只不過是在進行一場沒有意義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