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2/2頁)

趙禎走到案前,仔細翻閱徐平的奏章。

徐平手錄的《出師表》自然留中不發,這是向趙禎表態的,沒有必要讓外人知道。

統秦鳳、涇原、環慶三路大軍,出蕭關,滅黨項,與想從調停大宋和黨項戰爭的契丹大軍戰於五原城下,可以交給樞密院。同不同意徐平這樣做,文官們自己去做決定。

因為天都山前線大勝,朝廷賞賜豐厚,京城和河北禁軍沒有這個機會,難免失落,甚至心生怨恨。徐平建議趙禎在京城舉行慶功,借這個機會廣賜全軍,推恩百官。還是那一句話,歷史洪流中不能刻意找一個壞人,要滅禁軍集團,但不能刻薄禁軍士卒。這一封奏章趙禎最為稱許,將遍示群臣。這樣一個舉措,徐平好做,他也好做。

徹底否定契丹提出的與黨項議和之議,如果契丹用軍事威脅,則明言,滅黨項的大軍將在陰山腳下迎戰。非不得已,不在敵人選定的戰場與敵作戰,是軍事鬥爭的原則。不過現在的契丹未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即使認識到了,也未必能忍得住被大宋挑釁。就是能夠忍住,一定要在對他們有利的河北戰場作戰,桑懌和高大全兩軍都可以迎戰。這一件事讓趙禎猶豫良久,連敗黨項和契丹,讓他無比向往,又覺得心驚膽戰。最後還是決定拿給樞密院和政堂合議,結果還是由他們來定吧。

只有在陰山下,秦漢五原城,對契丹大獲全勝,對禁軍集團的行動才好從容展開。隴右軍威震懾他們手中的刀把子,敗了契丹絕了他們用外敵勒索之心。絕其心志,讓他們明白徹底漢文化的軍隊,才是天下至強之軍,反漢化自然也就不敢堅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