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治術(五)(第3/3頁)

宰相稱拜,而非是任,是因為這個職位是官之極任,甚至超脫出了官的範圍。任官你堅辭不去,是要受懲罰的,但是宰相拜而不受,則是允許的。不想幹,是可以不幹的,這是宰相與一般官員不一樣的地方。既然你不想幹就可以不幹,那麽幹了,當然就接受與一般官員不一樣的要求。官員治事有功,宰相是不可以用治事之功來評價的,對於宰相的評價是天下治還是亂。你能幹不能幹,沒人看你的能力如何,只看天下治理得如何。

天下大事,無論文武,宰相事無不統。這個權力在你這裏,就要當這個責任,不能還像一般的官員那樣。徐平前世對宰相的職責認識不清,認為只是最大的官,其實是不正確的。相之所以為相,甚至地位崇高時加上一個字,稱為相國,因為這是國家真正的治理者。

統治者是皇帝,治理者為宰相,這並不是其他官員那樣垂直的上下級關系。在所有的官員之中,只要具有了宰相的這個身份,就超脫出了官員。禦史大夫、大將軍,只要真地有了實任,也是相的一員。只是現在有樞密使,而無真禦史而已。

所以此時的宰相,實際上晏殊、徐平和呂夷簡三人。整個宰執集團,還要加上各位參知政事、樞密副使,這些人一起,行使的就是秦漢時丞相的職責。而台諫集團,則是秦漢時的禦史大夫,同樣是宰相之一員。台諫對宰執的牽制,是從職責上來的,而不是官員之間的勾心鬥角和相互牽制,這就是這個時候的政治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