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文明世界才有德

此時站在對面的呂夷簡心有所感,上前幾步,拱手道:“敢問宰相,何以修德?”

徐平拱手:“回相公,修德此二字,已道盡天下之德何所來也。”

“天下崩,德散於天地間,散之於天下之民。崩散之德何在?在人心耳。人心化而為外,一為待客之禮,二為待客之語。問禮而知仁義,問語而得文言。知仁義則知政,曉文言則知德。德已散,欲復起必修之。”

文明的死亡和退化是怎麽一回事呢?文明的載體政權死亡,文明的思想慢慢消散,文明的靈魂一段時間還附著在曾經這個文明天下的傳承人身上。表現就是從古時候傳下來的待客之禮,從古時候傳下來的文明語言。

文明是由人的向心力生成的,共有這個文明的天下人,使用著一套大家公認的禮儀制度,說著一種大家都能聽懂的語言。不如此,大家無法在這個天下交流。

天下亡了,天下人還在,這一套共通的東西由每個人保存。隨著外部條件的變化,每個人都在修改著來適應自己。傳承而來的共同的東西越來越少,人與人相互交流所使用的禮儀和語言不斷變化,這就是由文明而變俗世的過程。

文言是什麽?文言就是文明的語言,是天下之人來相互交流的。徐平前世把文言解作書面語,意思其實簡單直白,文明已經只存在了紙面上,而在現實世界中消失了。

當文明只留下了記憶,祖先的故事就成了神話。只留下神話,文明就真沒了。

什麽是文明?文明就是同化。大家聚到一起,說一樣的話,有同樣的習慣,各自過著各自的生活。文字是文明的語言寫出來的載體,文明消散後化作一個一個詞語,一個一個成語,被後人所使用著,根據時代需要賦予其新的意思。

大家都爭先恐後地使用一樣的文字,人與人之間使用同一套禮儀,就代表了文明強大的向心力,天下的治世。都喜歡與別人不一樣,就表示著文明在死亡。喜歡使用另外一種文明的文字,另一種文明的語言,就表示著對自己文明的否定,對另一種文明的向往。

文明來自於人心,所以政權硬逼是逼不出來的,最後只能從人之外來借一種東西。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不去爭取六國的民心,而是強行用秦律來統一治下人民。所以法家在文明這高度上,是不講繼承,不要前一個文明,強行再造一個文明出來。

秦國如果不亂,沒有漢朝出現,可不可能?當然可能。文明的生成有兩途,一種是王道,一種是霸道。王道就是王化,讓人從心裏認同,霸道不管你同意還是不同意,就是大家要一樣。最終霸道文明形成,政權的向心力大多來自於天或者神,成為宗教文明。

人類歷史上出現過三種文明,即上古三世和周朝的儒家文明,漢朝雜王霸兩道而用之的漢文明,還有一種宗教文明。明白了漢朝是漢天下,有漢文明,就明白了漢宣帝所說的那一句“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到底是什麽樣的意思。不是漢宣帝這個人實誠,把統治者不能說的心裏話說出來了,而是他就是說了一句大白話。漢天下是借了周天下的德,但又不一樣,純用德教化,用周朝的施政方法,漢天下的制度就立不住了,無法讓天下歸心。他說出來,大家也都明白,不含個人的意義。

當文明消失,大家都變成了俗人,把文明當成一種虛假,那麽先人典籍中關於文明的記述,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寫滿了虛偽。俗人理解不了文明人的想法,強行用俗人的想法去解經典,就只能用虛假來解釋。俗跟人的智商、品德沒有關系,天下亡了,文明消失了,每個人都只能做俗人,想做文明人你也做不來。沒有文明就沒有文化,文明消失天下必然成為文化荒漠。後人用記憶中的文明語言所稱的文化人,跟真正的文化沒有關系,所以讓假的文化人來解釋先人經典,他只能夠告訴你,字看明白了,說的意思都是假的。

儒家文明形成需要天時地利,即一塊資源富足的土地,大家相互合作比互相爭奪更加有利於生存。其間夾雜著戰爭殺戮,但還是以求同存異互相合作為主流。

條件合適,儒家文明會再現。徐平前世的美國,其實就是重復著周文明以及其延續漢文明的道路。那塊土地相對獨立,沒有其他強勢的文明威脅,大家可以合作為主流來進行相互之間的同化。而外部的壓力過大,宗教文明也會再現。

文明可以長存,國家不能長存。隨著文明崛起,國家會被文明或用霸道,或用王道進行同化。不想要變成別的人,就只能撿起來自己的文明,哪怕捏著鼻子也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