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同時牛起來(第3/9頁)

阿蕩同學確實是個猛男,據說力大無窮,經常跟人家進行力氣比賽,基本都拿到冠軍。

他是個猛男,於是,他喜歡的也是猛男系列的人,對於張儀這種靠耍嘴皮、玩智商過日子的人是很討厭的。

秦武公也有自己的班底,這個班底的核心人物就是樗裏子和甘茂。

秦國的那些大臣,雖然在張儀還囂張時,誰也沒有出來表現一把。但他們都聰明得很,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老話領會得比誰都深刻。老早就知道武王看張儀不順眼。現在看到武王已經拿了大權,於是大家紛紛冒泡,個個揭發張儀,說張儀是個無德無才之輩,幹的全是誤國誤民的勾當,不要讓他再誤國誤民下去了。現在你到國際社會做個問卷調查看看,秦國的形象是什麽形象?這個形象全是張儀打造出來的啊。

秦武王一聽,就不斷地點頭。

這樣,張儀跟老板的關系也越來越僵了。

那幾個剛被張儀說服跟秦國成為友好關系的國家知道張儀在秦國說了不算了,便都紛紛撕毀合同,集體宣布跟秦國翻臉,又聯合起來,共同對付秦國。

張儀知道自己離商鞅的下場已經不遠了。所以他必須離開秦國。

張儀要離開秦國,那是很容易的。

他找了個理由,對秦武王說:“現在諸侯中,最恨我的是齊國。如果我還在秦國,齊國肯定要過來跟秦國幹仗。所以,請再派我到魏國去。齊國知道我在魏國,肯定會派兵攻打魏國。魏齊交兵,對秦國來說,是大大的利好。我們可以趁齊魏打得難分難解的時候去打韓國,直逼周地,拿到天下的版圖。這可是帝王大業啊。

秦武王一聽,先不說這個帝王大業的前景如何,只要這個哥們兒離開自己的眼前,老子就OK了。於是,準奏。派了三十輛兵車,擺了個很隆重的排場,把張儀送到魏國。魏國又讓張儀做了相國。

齊王聽說之後,果然大怒,張儀還在秦國,老子就只有憤怒,不敢出兵。現在到了魏國,老子還有什麽可怕的?打秦國有點兒困難,可打魏國那是小意思啦。當場下令出兵大梁,讓魏國知道重用張儀的後果有多嚴重。

這時,魏國的領導人是魏哀王。

你一看這個謚號就知道這哥們兒有多衰。

魏哀王知道齊國大軍殺了上來,果然嚇得臉色全面發白,馬上把張儀找來,問張儀該怎麽辦?

故事情節發展到這個地步,跟張儀預料的完全一致,所以,張儀一點兒不害怕,說:“老大放心就是。我有辦法讓齊國部隊從哪裏來再回到那裏去。”

他把自己的一個粉絲馮喜叫來,說讓其到楚國一趟,如此如此。

馮喜按照張儀的安排,來到了楚國,再以楚國使者的名義跑到齊國,直接對還怒氣未息的齊王說:“我知道大王現在最恨的是張儀。可現在大王所幹的全是對張儀有利的事,讓張儀以後在秦國生活得更幸福了。”

齊王說:“我是最恨張儀。只要張儀在哪個國家,我就打那個國家。”

馮喜說,這就是張儀的詭計啊。張儀準備離開秦國時,對秦王說,現在國際形勢一片和平,對秦國很為不利。所以必須讓六國發生動蕩,秦國才好下手啊。現在齊國最恨我,只要我到了哪裏,他們就會出兵那裏。所以,你最好派我到魏國去。我一到魏國,齊國就會馬上打過去。秦國就可以趁著魏齊大打出手時,出兵韓國,拿下三川大地,逼迫周都,讓周王獻出神器。這是帝王之業啊。秦王立馬照辦了。而齊國也按照張儀說的做了。這仗一打,張儀肯定會得到秦王的高度信任,使張儀以後在秦國的生活更加幸福。

齊王一聽,臉色一變,差點暴出粗口來了,我操,仍然在上張儀的大當。老子他媽的就不上你的當。當場下令退兵。老子不打你,看秦王還信任你嗎?

秦王當然不信任張儀了。可魏王還很信任,繼續讓張儀當相國。不過,張儀到魏以後,已經沒有什麽作為了。當了一年的魏相國後,他便死去。

隨著張儀的死去,縱橫家的事業也宣布告一段落。

當時天下大亂,各國互毆,人才也到處亂跑,誰用得著我,我就為誰貢獻我的智慧。這裏不用了,就再到別的地方去。人才的爭鬥和流動性超級活躍。這些人才,幹的基本都是打打殺殺的事業。這些事業也都是高風險的事業。因此,大多數人都死於非命,或者是到處流竄,最後郁郁而終。

唯獨張儀例外。這哥們兒在歷史上的名聲很不好,說他是個超級詐騙犯,騙了這個國家,又騙那個國家,尤其是對楚國,簡單把楚懷王侮辱得一點兒人格也沒有了。堂堂大楚國王被他賣了個高價,還為他沾著口水一絲不苟地數著鈔票,手都抽筋了,還不嫌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