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8章 寓教於樂(第2/4頁)

但這件事,還是被魏國安插在繼承的青鴉眾得知,且將這個消息送到了魏國。

而當時,魏國已步入冬季。

值得一提的是,在百家爭鳴之後,在魏王趙潤下令建造“大梁學宮”之後,朝廷工部、冶造局、以及魏墨,三方聯手在城外建造起了這座魏國的最高學府,大梁學宮。

工期只有短短一個半月,趕在入冬之前,就大致建成了學宮的幾座建築,讓來自其他國家的諸家子弟,親眼見識到了魏國工匠的建造速度。

這座大梁學宮的建築分布很有講究,其正中央的大殿閣,是用於“十二門”相互探討用的,而以這座殿閣為中心,在東南西北四角,坐落有四座稍微小一些的殿閣,分別屬“儒、法、兵、墨”四家所有,而在這四座殿閣的每兩座之間,又分別設有兩座再稍微小殿的殿閣,分別屬於“縱橫家”、“道家黃老派”、“醫家”、“名家”、“農家”、“陰陽家”、“雜家”以及“小說家”。

除了主殿閣可以隨意由學派弟子進出外,其余十二座子殿閣,非所屬的學派子弟不得入內,這也是為了避免彼此間不必要的矛盾與爭執——要鬧要吵,就到主殿閣去鬧去吵,吵個痛快!

當然,由於工期太短,很快就要步入冬季,冶造局與工部的官員,向各派學子解釋:暫時就建成這樣,待等明年開春之後,再完善主殿與子殿,包括圍起城墻、鋪設青磚、雕刻塑像,以及在各殿閣銘刻花紋圖案等等。

面對著這些解釋,各派學子面面相覷。

其實他們認為,就目前這座學宮,其實已經非常讓他們滿意了,可似乎魏國朝廷對此並不滿意,還要力求完善。

對此,代表魏王趙潤出現在各派學子面前的禮部尚書杜宥微笑著說道:“畢竟此乃‘大梁學宮’,是我大魏最高國立學塾,而諸位,皆是我大魏奉為上賓的貴客,豈可怠慢?”

這一番話,讓那些來自其他國家的各派子弟很是受用,於是乎,紛紛表示魏王趙潤開明,實乃是天下少有的明主。

除此之外,趙弘潤亦擴大了“膳部”的權限。

膳部,隸屬於禮部轄下,以往主要負責朝廷承辦的宴席,以及祭祀時所需的酒膳,而如今,趙潤又讓膳部負責一事,即“國立學塾的用度開支”,包括三十座國立初等學塾,以及大梁學宮這座最高學府。

畢竟是“國立”學塾,一切用度開支,都由朝廷來負責。

待此事塵埃落定,戶部官員咬牙切齒的痛恨對象中,又多了一個“膳部”,畢竟按照魏王趙潤的命令,戶部要持續給膳部投錢,然而膳部卻無絲毫回報給戶部——那真的是一點回報都沒有。

然而讓戶部慶幸的是,膳部只負責國立學塾以及大梁學宮的用度開支,並非是兵部、工部那種吃錢大戶,不過即便如此,膳部官員後來偶爾遇到戶部官員,也難免被戶部官員狠狠瞪上兩眼。

沒辦法,如今的戶部已經淪為了各部的錢袋子,日復一日眼睜睜看著其他部府那些吃錢大戶跟強盜似的來掠奪他們戶部掌管的國庫,他們也只能用這種方式來宣泄心中的憤懣,表達不滿。

只可惜,“最惡的強盜”工部,早已習慣。

沒過多久,凜冬來臨,在簡單落成的大梁學宮的各個子殿內,各派學子與同伴圍著炭火,高談闊論,集思廣益為“國立學塾教材”一事做最後的完善。

主要是降低教材的難度,使其通俗易懂,便於啟蒙幼齡的稚童。

就拿儒家來說,在經過介子鴟等在朝官員的解釋後,其他儒家門徒這才明白,為何魏國禮部之前要弄出《百家姓》這種在他們看來簡直就是狗屁不通的玩意,原來是為了便於啟蒙。

而儒家的思想,對於那些幼齡稚童來說,實在是過於深奧了,別說幾歲的孩童看不懂,就算是研究儒學十幾年的文人,也不敢說對儒學精通。

在這種情況下,介子鴟對儒家門徒講述了魏王趙潤的決定:“我大魏的國立學塾,大致可分為‘初等學塾’、‘高等學塾’以及大梁學宮這個最高學塾……其中初等學塾坐落於三十座大縣,主要針對於幼齡稚童;高等學塾針對其中的佼佼者;至於天資聰穎之輩,日後或有機會進入大梁學宮就學……而我儒學過於深奧,陛下希望我儒門著作一些啟蒙用的書籍,作為初等學塾的教材。”

“給幾歲、乃至十幾歲的稚童編寫便於理解的啟蒙書籍麽?”

儒家門徒門面面相覷。

平心而論,他們並不排斥魏王趙潤的要求,畢竟他們也明白,那些幾歲、十幾歲的稚童,非但是魏國的將來,也有可能是他們儒門的後輩,問題是,他們實在不懂該怎麽編寫易於理解的書籍啊,難道要他們效仿魏國的禮部,編出似《百家姓》那種狗屁不通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