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要不要以史為鑒(第2/2頁)

時山東總督王永吉派人偵得“建州精騎盡往征闖,北直、山東一帶皆單虛”,向朝廷建議:清軍乘虛擊賊,所向披靡,其氣必驕。另外,清軍入關後一直未逢敵手,如今又看我國家新遭受巨創,半年以來未能出門一步,其心必懈。驕傲和懈怠都是兵家大忌。如果我軍能精選出一支輕騎兵為正兵,直走開、歸,進窺曹、單,防備清軍抄襲我淮陽;再以兩支騎兵混成旅為奇兵,疾趨沂、濟,電擊星馳,數日可收復此二城。此二城既復,袞、濟、臨、德遂成破竹之勢。軍聲一振,青、齊豪傑響應,士兵民馬、銃炮軍資,遠近呼應,互成掎角,攻其不備,必建奇功。特別是在現在這種內外凋敝的非常之時,必須有破釜沉舟決一死戰的決心。如果做什麽都要有萬全必勝之策,實際上就是無策的表現。有人說,黃河、長江並非天塹,如果我們向北用兵,會加劇與清軍的矛盾,挑起戰端,招致他們大軍南下。殊不知清人虎視中原,早有並吞天下之意。只不過他們現在與闖賊正苦苦相持、無法分身罷了。一旦西安被攻陷,則清軍入陜,闖賊入川,則宣、雲、秦、晉、東豫、荊、襄等地,胡馬進退自由,前無所牽,後無所掣,全副精神總在江南,即使我們不招惹他們,也難保他們不投鞭而問渡長江!

……

不過,由於他們的職位太低,人微言輕,沒能引起決策層的重視。

那麽,章正宸、馬嘉植等人所言,到底是不是危言聳聽呢?這舉朝瞻望的“借虜平寇”大事到底靠不靠譜?這次北使和議會不會順利呢?

這得從吳三桂最初的“借虜平寇”經過詳細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