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吳三桂“借虜平寇”始末(一)(第2/2頁)

殺散了唐通部,即是徹底與大順政府決裂了,吳三桂索性公開宣布“討賊”,大發告示,稱自己要“復大仇,殲大寇,以奠神京”。

考慮到關、遼兩鎮兵力不過區區五萬余,且內無軍需,外無援旅,人心洶洶,難保朝夕,要與大順政權抗衡,吳三桂還必須得到滿清的幫助。

但吳三桂還不甘心就此降清,他還幻想有第三條出路,即倚重於清廷的力量成為西晉劉琨一類的英雄,最不濟,也應該成為五代十國中石敬塘一類可以開拓自己事業的人物。為此,他讓書吏起草了一封向清朝攝政王多爾袞請兵的信,準備向劉琨、石敬塘學習,割地借兵,以應對李自成的興師問罪,進而根據形勢的發展,徐圖將來。

書信辭色壯麗、沉郁慷慨,讀來讓人目眩神搖,其中稱:“如今賊首李自成僭越妄稱尊號,擄掠婦女財帛,罪大惡極,一如赤眉、綠林、黃巢、安祿山之流,人神共憤,眾叛親離,其敗亡指日可待。我大明帝國積威德三百年,民眾謳歌思念之心一直沒有消失,分布在各省的大明朱姓宗室王爺,像晉文公、漢光武一樣擁有中興大才的,大有人在;只要他們舉起大旗,則會義兵蜂起,羽檄交馳,山左江北,密如星布。吳三桂深受國家厚恩,悲痛於黎民遭此戰禍,本來準備向李自成興師問罪,以告慰天下。怎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向大清泣血求助,我國與大清通好二百余年,如今無故遭受國難,大清應該惻然憐憫,而且,李自成之流亂臣賊子也不值得大清朝容留。鋤暴剪惡,是順應天意;拯順扶顛,是行大義;出民水火,是行大仁;興滅繼絕,是為大名;取威定霸,是為大功。”

這就是吳三桂的“借虜平寇”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