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金陵失陷(第3/3頁)

雖然絕大多數臣民迫於形勢選擇了降清,但仍然湧現出了一些舍生死取大義的英雄好漢。

這其中,南京鎮守太監韓贊周就以自己一介刑余之軀為“男子漢”三個字做出了詮釋!

他得知清軍入城,當即上吊自殺,以身殉國。

說起來,弘光朝對韓贊周是很不公的。

弘光登位,為了報答自己的恩人“胎裏紅”盧九德,就把韓贊周的地位奪下交給了盧九德。

而盧九德小人早已剃頭投降了清朝。

在這次南都失陷中死節最早者當為欽天監挈壺官陳於階,其看見國勢已經墮地,早於五月十二日自縊。

刑部尚書高倬是六部中殉國的最高級官員,忠州人,服毒自殺。

戶部郎中劉成治字廣如,漢陽人,崇禎朝進士,他看見趙之龍入戶部封庫以迎降大清,憤怒至極,對趙之龍伺以老拳,但趙之龍掙脫,逃了。劉成治看著趙之龍遠去的身影,索筆題壁:“鐘山之氣,赫赫洋洋;歸於帝側,保此冠裳。”從容自縊。

吳可箕,字豹生,南京人,國子監生,其眼望清軍如流入城,自投雞鳴山關帝廟縊死。

中書舍人陳爊及和他的舉人兒子陳伯俞也自盡報國,數日後才被家人發現。

戶部主事吳嘉胤起初曾到方孝孺祠投繯,為家人所阻,後冠帶謁孝陵、登雨花台,自絕於宋楊忠襄墓松樹下。留書上清豫王多鐸:一請善待故君,一請禁伐孝陵木,一請封太祖後人。

王贊明,邳州人,國子生,親自到相山挖掘自己的墓穴,與親友作別,說:“此地當往來之沖,吾不死於家而死於此,使過而見者有動心焉!天下事未可知也!”

中書龔廷祥,南都陷,廷祥具衣冠,別文廟;登武定橋,睹秦淮河嘆:“大丈夫當潔白光明,置身天壤;勿泛若水中鳧,與波上下。”慷慨投水死。

秦淮河百川橋下行乞的一個不知名乞兒,也悲憤於國亡,在橋上題詩:“三百年來養士朝,如何文武盡皆逃。綱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條。”也投淮河自殺。

相較趙之龍之類高官的貪生怕死,時人嘆息道:“嗟夫!國家無事,公卿大臣享其尊榮;不幸有變,儒生小臣奮其義烈。時勢使然,曷足怪哉!”

死難忠臣烈士中,最值後人敬仰的是建昌新城人黃端伯。

黃端伯,字元公,別號海岸,崇禎朝進士,初授寧波推官,後改任杭州,曾有一段棄官遁入廬山雪橋為僧的經歷,因朝廷一再促請,才不得已束發復出。

弘光在南京登位,黃端伯授主事。清兵渡江之日,弘光出走、廷臣潛遁,黃端伯端坐府門,巋然不動。

趙之龍和朱國弼等人召集群僚開會討論應對之計,人懷異心,日中不決。黃端伯抗聲道:“今日之事,從駕為輕,保國為重,吾輩當圖其重。”眾皆默然。

次日,趙之龍等人率群臣大開洪武門伏謁迎多鐸入宮。黃端伯大怒,提筆在自己家門書一行大字,雲:“大明禮部儀制司主事黃端伯不降!”

多鐸大感驚奇,派人前來邀見,黃端伯堅臥不起,來人便來橫的,將黃端伯捆送多鐸。

見了多鐸,黃端伯死活不跪,面南趺坐。

多鐸責問道:“爾以弘光為何如主,而欲為之死?”

黃端伯頭也不回,傲然答道:“天王明聖。”

多鐸冷笑,又問:“馬士英何如?”

黃端伯語氣不變,答:“馬士英忠臣也。”

多鐸大笑,說:“士英何得為忠臣?”

黃端伯大聲答道:“不降而護太後入浙,何謂不忠?”一句話說完,扭頭指著站在多鐸身邊的趙之龍等人說:“此則不忠之大者。”

多鐸聳然動容,說:“素聞先生耿介、孤直,今欲相薦何如?”

黃端伯哼了一聲,將頭扭回不答。

多鐸又說:“聞爾好佛,若以善知識禮相待何如?”

黃端伯閉上雙眼,再不說話。

多鐸贊道:“南來硬漢,僅見此人。”吩咐收入獄中。

黃端伯在獄中言笑如平常。

有門生入獄探望、勸降,黃端伯怒罵,擲之以硯。

在獄中禁閉一月,多鐸派人問:“先生降與不降,決於今日。”

黃端伯笑道:“吾志遂矣!”

清兵押他出通濟門,到了水草庵,黃端伯整肅冠履,昂首引頸受刃,說:“願畢命於此!”

從容就死的神態讓行刑的劊子手心驚得手顫刀墜。

黃端伯哈哈大笑,教他說:“何不直刺吾心?!”

隨而觀者千百人,皆持香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