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清兵如蟹,曷遲其來(一)

從弘光被俘到潞王出降,大明南京政府算是正式消亡了,而這前後的時間,加起來不過只有短短一年。

在很多人的眼裏,一度擁有近百萬軍隊,版圖占有中國南部大部分地域的大明南京政府就算不能收復北方、光復昔日大明榮光,最不濟,做個類似東晉或南宋的偏安政府是沒問題的。可是,現實卻是這麽無情。這百萬軍隊仿佛就在一夜之間消亡,而富庶的江南也在一月之內大部分易主,這,到底是為什麽?

原因是多方面的。

和東晉、南宋相比,南明最大的不同有三點。

一、對手不一樣。

當年,滅掉西晉的匈奴劉漢國只是五胡十六國之一,缺乏一統南北的實力,而且,攻陷長安不久,劉聰死,劉漢國一下子分裂成了前、後趙,東晉的敵人變成了後趙。石勒時代的後趙既受到來自前趙勢力的摧壓,身後又有並州劉琨、幽州王浚等人的牽制,根本無暇南下。到了石虎時代,前燕帝國已經興起……所以,東晉得以從容站穩腳跟,立國百年不倒。

南宋的情況相對要糟一點,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女真金國挾滅遼之威一舉擊破北宋帝都汴梁,但這時的金國才剛剛從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俘獲得宋帝徽欽二宗,掠奪了無數子女玉帛,心滿意足,便迫不及待地建立楚、齊等偽政權來統治管理中原,自己打道回府了。雖說南宋建國之初,金國也發動了一場名為“搜山檢海”的千裏“斬首”行動,但畢竟孤軍深入,戰線太長,差點歸路被截,這之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南宋所面臨的對手只是劉豫的偽齊政府。

現在的清政府,雖說在入關之初有過與南明劃江而治的短暫想法,但以多爾袞為首的清廷領導班子很快發現,北方的供養主要來自南方,劃江而治,只能是困死自己,所以,一統南北的決心已經不可更改。南明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偏安的氣候和環境。

二、司馬睿、趙構被擁上帝位,都得到了所有心懷故國的遺臣、遺民的擁護和祝福。尤其是趙構,因為靖康之難中,所有的帝系子孫都被金人一窩端了,他是唯一的漏網之魚,他是流亡政府領導人的不二人選,誰也沒有資格跟他爭。而南明弘光帝,本來是最合法的帝位繼承人,但還沒登位,就被無辜地卷入黨爭之中,帝位險些落空。即使登上帝位,文臣武將還是紛爭不息,力氣不往一處使,馬士英、阮大鋮與東林人士間的互相傾軋、互相倒台,黃得功與高傑的火並、爭地盤等,內耗嚴重。接踵而來的“大悲案”、“北太子案”、“童妃案”更讓弘光帝焦頭爛額,擔驚受怕,擔心稍有不虞,非但帝位不保甚至小命也不保。左良玉舉兵東來,雖說一方面是為了避戰大順軍,但也是弘光帝位不穩的一個集中體現。

三、弘光雖是由四鎮貪功擁戴得登帝位,但這四鎮都趨於獨立的軍閥,弘光根本指揮不動。也就是說,弘光沒有可以依仗的心腹武裝隊伍。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相對而言,魏晉更替,晉武帝分封了二十七個藩王,地方上出現了與西漢初郡國並行制相似的行政管理模式,藩王手中都執掌著一定數量的軍隊,這也是西晉“八王之亂”為什麽會鬧得這麽兇的源頭。瑯琊王司馬睿在“八王之亂”中采取了低調謹慎的方針,盡量遠離爭端,避免戰禍,既保存了實力,後來又依附上勢力雄大的東海王司馬越,得封為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所以說,他是有一定軍事班底的。而出鎮江東後,司馬睿又得到了大門閥世族瑯琊王氏中王導、王敦兄弟的鼎力相助,實力就不容小覷。趙構原本也沒有屬於自己的軍隊,可是汴梁圍急,他因為人在城外,得哥哥宋欽宗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負責集結和收編河北、河東各地軍隊以入援東京,就靠這一道任命書,他集結了一支數量可觀的軍隊,宗澤、嶽飛等人就在其中。

當然,南明弘光朝的滅亡具體原因還有很多,介於篇幅,本書不展開詳述,以上所說,僅僅只針對其與東晉、南宋的最大區別。要說其致命傷,只提一點:大明王朝的社會主要矛盾還依然存在。

天啟、崇禎兩朝的民變為什麽這麽劇烈?除了天災之外,主要是社會矛盾土地兼並太過嚴重。而要論明朝土地兼並最為嚴重的區域,又當數江南無疑。原因很簡單,江南土地肥沃,自然是官僚權貴追逐、爭奪的對象。之前沒有在這地區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一是南方的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產量高,且在西北旱災頻仍之時,這邊依然雨水充足、風光獨好,佃農租種地主的地交出大量的租稅後尚足以糊口;二是發達的工商業為無田農民提供了生存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