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江陰城十萬人同心死義(一)(第2/2頁)

失去了理智的人們將方亨撲倒在地,捆綁起來。

方亨大叫饒命,表示接受百姓的意見,向上級反映和要求免除剃發的舉措。

早就該這麽做了。

聽了方亨的告饒,百姓們將他釋放。

心地善良的百姓相信了方亨,方亨卻傳書常州府發兵前來鎮壓、征剿江陰。

你既不仁,就休怪我不義!

截獲了方享請求發兵情報的江陰百姓怒不可遏,再次將方亨捉起來。

這次,大家再不留情,將方亨處死。

殺了方亨,有人想起了還有四名滿兵住在同察院內,就呼嘯著持槍沖往同察院。

四名滿兵看大家如同狂潮一樣湧來,大驚失色,胡亂發了幾箭,就四下逃竄,其中一個墮入廁中、一個匿於廁上、一個躲在夾檣、一個跳上屋頂,最後都被擒獲。

數日來,這四個狗頭做滿狀、操滿語,吃生豬肉,隨地大小便,席地而臥。但人們到了他們居住的內室,只見床帷、灶釜都頗為精麗,不由大感狐疑,喝問之下,這四個人頓時原形畢露,操著滿嘴蘇州口音,說:“我們都是蘇州人,不是韃子,乞饒性命!”

眾人又氣又怒,將他們亂刀斬殺。

殺了清廷安排的縣令,江陰百姓除了樹起“大明中興”的大旗,決定與清廷死磕到底。

全縣民眾聞風響應,揭竿為兵,扯裳為旗,四鄉居民自發集結起來的有近十萬人之眾,就連三尺孩童也手持兵刃。如果誰不願意來,就會遭到左鄰右舍的鄙視和嘲笑。

大家在明倫堂設置起明太祖高皇帝的牌位,誓眾起義,共推舉曾做過江陰縣典史的陳明遇為江陰城城主,率眾抗清。

陳明遇平日寬仁渾厚,極得民心。面對眾人的推舉,他明確表示:“吾智勇不如閻公,此大事需閻公。”力推自己的前任典史閻應元為城主。

閻應元,字麗亨,北直隸通州人,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任江陰典史。剛到的時候,有一個名字叫顧容、外號叫作“顧三麻子”的海寇率領幾百艘船來侵犯江陰,閻應元親率士兵拒守,親手發三矢,三矢中的,三名賊寇應弦而倒,其余賊眾恐懼之下,一窩蜂散去。後來他又率兵掃蕩鹽盜,消除民亂,深得民心。弘光朝廷成立,弘光政府將他調到廣東韶州的英德縣擔任主簿。因為母親生病,再加上道路阻塞,沒有成行。

得到大家的擁護,閻應元抱著必死之心,在墻壁上題詩,寫下了“事則萬無可為,死則萬無可免”的句子,慨然允諾。

由於閻應元安排合理,部署得當,全城又同仇敵愾,江陰義軍異常輕松地把常州知府發來的三百清軍殲滅於秦望山下。

此後,又多次挫敗了前來圍攻的各部清軍。

清軍傷亡慘重。

眼看屢攻不下,有清將惱怒萬分地說道:“我得北京、得鎮江、得南京,未嘗懼怯,未嘗費力;不要說江陰拳大的地方,就如此費力。”瘋了一樣攻城,換來的卻是更大的死傷。

無奈之下,多鐸加派了劉良佐、李成棟、土國寶等降將以及滿將石堪等人前來助戰。

劉良佐策馬近城,勸諭城中民眾早降。

他高仰頭顱,向著閻應元叫囂說:“弘光朝已經敗北,江南皆下,若你們願意轉禍為福,爵位不在劉良佐之下!何自苦如此!”

閻應元鄙夷答道:“江陰士民,都說久享大明三百年深恩,絕不望風降附。閻應元乃是大明典史,更是義不事二君。將軍位為侯伯,身擁重兵;進不能恢復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何面目見我江陰忠義士民!”

劉良佐不死心,還要再勸,閻應元一句話阻止,說:“有降將軍,無降典史!”一揮手,城中梆響,火箭齊發。

劉良佐嚇了一跳,趕緊抱頭鼠竄而去,嘴裏不斷嘟囔道:“江陰人沒救了!”

作為報復,劉良佐命令士兵用三層厚牛皮來制造攻城皮帳,中設九梁、八柱,由士兵架起,一步步向城墻進逼。

牛皮堅韌,城上矢石投之,皆反躍彈起,不能射入。

閻應元派人取人糞和以桐油煎滾澆下,牛皮帳頓時被燙穿,躲在下面的清軍,非死即傷,骨肉潰爛,未傷及者,皆驚惶散去。

此後,連日攻戰,劉良佐都沒討到半點便宜。

坐鎮南京的多鐸開始坐不住了,親自點將,先派出恭順王孔有德率部協攻,後又加派博洛、尼堪兩貝勒率二十萬大軍攜紅衣大炮前來支援。

一時間,小小江陰城被圍得水泄不通。

博洛先將劉良佐捆責以正軍法,給攻城不力的諸將來了個下馬威。

爾後,博洛又親自到城下巡察,登君山眺望,自信滿滿地對左右說:“此城呈舟形,南首北尾;若攻南北必不破,攻中間必破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