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浙閩之危(第2/2頁)

沒費多少工夫,錢塘江防線宣告瓦解。

錢塘江防線一失,自杭州到紹興已經無險可守。

魯監國看勢頭不好,趕緊在張名振等將領的護衛下離開紹興,經台州乘船逃往海上。

六月初一日,清軍占領紹興。

魯監國政權大學士謝三賓率眾投降。

謝三賓的投降之舉並不奇怪,意外的是,魯監國所封越國公方國安居然也投降了。

遙想一年前,方國安曾在杭州城下痛罵潞王朱常淓沒有骨氣,現在,他手下尚馬兵五百名、步兵七千名,然而,現在才看到清軍的身影,他就體若篩糠,跪地求降。

先後跟隨降清的還有新建伯王業泰、內閣大學士方逢年、宋之普、吏部尚書商周祚、兵部尚書邵輔忠、刑部尚書蘇壯,依附於方國安的弘光朝兵部尚書阮大鋮、太仆寺卿姜一洪等,武將有總兵陳學貫等十八人,副將以下不計其數。

與方國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興國公王之仁。

王之仁是直隸保定人,直隸保定多有人入宮為太監。王之仁的哥哥王之心就是崇禎朝的大太監。

出身低微的王之仁能成功混跡明朝官場,哥哥王之心的幫助不可或缺。

潞王獻杭州降清時,王之仁任定海總兵,跟著降清了。

可以說,他是一個過去變節有汙點的人。

可是,現在聽說方國安投敵,他大聲痛罵道:“壞天下事者,方國安也。敵兵數萬屯北岸,倏然而渡。我孤軍何以迎敵,唯一死而已。”準備率領自己殘余部隊與清軍拼個你死我活。後經部將勸說,乘船數百艘,攜帶大批輜重由蛟門航海到舟山,準備同隆武帝所封的肅虜伯黃斌卿會師共舉。

黃斌卿卻是個人面獸心的東西,他接收了王之仁攜來的輜重,卻出其不意地向王之仁的舟師發起鋪天蓋地的炮轟。

王之仁氣得鋼牙咬碎,卻又無可奈何,為了留下抗清力量,他下令部下放棄抵抗,全部歸附黃斌卿,卻將自己家屬乘坐的海船鑿沉,讓家裏的九十三人為國殉難,僅留下一條大船。

王之仁目送全家老小已經赴死,這才擦幹眼淚,乘坐在僅留下的大船上,吩咐豎立旗幟,鼓吹張蓋,駛往已被清軍占領的吳淞江口。

吳淞總兵李成棟以為他是要來投降,便將他轉送南京。

招撫江南大學士洪承疇見了王之仁,正為多一個同類而高興,但王之仁卻板起面孔教訓起他來,說他不應該貪生怕死、投降清狗,罵他:“認賊作父,先帝贈你高官厚祿,給你建立廟祠、以國禮祭拜你,撫恤你的妻兒老小;你忘恩負義,引狼入室,毀我大明諸帝陵寢,焚我大明宗廟,滔天之罪,遠過於歷史上的叛將李陵、衛律。”

數落了洪承疇一番,王之仁這才亮出自己此來的目的,他說:“我乃是大明王朝的方面軍元帥,國家已亡,理應身死,只是擔心喪身大海,後世史家難以取證,所以特來南京,堂堂皇皇殉國。”

洪承疇惱羞成怒,下令將他殺害。

清軍進占浙東府縣,大學士張國維、督師兵部尚書余煌、禮部尚書陳函輝、大理寺少卿陳潛夫等先後自殺。

張國維和王之仁一樣,也是有過變節汙點的人。但他的變節不是投降清廷,而是在北京失陷時投降過大順軍。

這次,他和王之仁一樣,不再考慮投降,而是慷慨赴死。

張國維殉國之前,一身明臣朝服,向南而拜,口中長呼:“臣力竭矣!”從容作絕命詞三首。

其一雲:

艱難百戰戴吾君,拒敵辭唐氣勵雲;

時去仍為朱氏鬼,精靈當傍孝陵墳。

其二雲:

一瞑纖塵不掛胸,惟哀耋母暮途窮!

仁人錫類能無意,存歿銜恩結草同。

其三雲:

夙訓詩書暫鼓鉦,而今絕口莫談兵!

蒼蒼若肯施存恤,秉耒全身答所生。

王之仁和張國維沒能在自己殉國之前給敵人以更大的殺傷,未免死得可惜。

和他們相比,另一個也有汙點的人,就死得比較有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