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合縱連橫(第3/5頁)

二是講榮辱。以韓國的強大,卻“西面事秦”,讓國家蒙受恥辱,沒有比這更讓天下人恥笑的了(為天下笑莫大於此)。而且,我蘇秦聽過一個諺語:“寧為雞屍,無為牛後。”寧做雞中之王,也不跟在大牛後邊作小牛犢。你現在如此低三下四地事奉秦國,和尾隨在大牛後邊的小牛犢又有什麽區別?我都為你感到羞恥!

蘇秦這番話把韓國國君羞得滿臉通紅,他挽起袖子,仰天長嘆:我就是再沒有才能,也不能再事奉秦國了(寡人雖不肖,必不能事秦)。

經過逐一的不懈遊說,蘇秦終於組成了六國的反秦聯盟。蘇秦一人佩帶六國相印,成為六國合縱的領袖。

蘇秦的成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各國自身利益的需求。蘇秦生活的時代,秦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其余六國都不是秦國的對手。唯有六國聯手,才能有效地抵抗秦國的東擴。這種自身利益的訴求,是蘇秦合縱成功的客觀基礎。

其次,是蘇秦等縱橫家的個人努力。蘇秦順應了六國聯合抗秦的現實訴求,通過個人的不懈努力,促使六國結成了反秦抗秦的聯盟。蘇秦個人的努力絕不可低估。作為一位縱橫家,必須熟悉天下大勢,必須有極好的口才,必須懂得各國國君的心理,必須明曉各國的強弱,必須了解各國的軟肋。這些條件蘇秦都完全具備,因此,他的遊說獲得了意料之中的成功。

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蘇秦完成六國合縱之後,回到趙國,被趙肅侯封為武安君。蘇秦把六國合縱的協約送到秦國,秦國在十五年內沒有敢出兵函谷關(蘇秦既約六國從親,歸趙,趙肅侯封為武安君。乃投從約書於秦,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六國合縱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遭羞辱張儀負氣 西入秦連橫破縱

蘇秦遊說六國,促使六國合縱抗秦,這是蘇秦的成功,也是六國的成功,然而卻是秦國的失敗。因為六國聯合起來抗秦,這也就意味著秦國崛起的道路被封堵了,秦國當然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秦國一定要有自己的應對策略才行。而提出這個應對策略的人,恰恰就是蘇秦的老同學張儀,而張儀的飛黃騰達又是蘇秦一手造就的。那麽,張儀又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他為什麽會跑到秦國去,提出對付六國合縱抗秦的應對策略呢?

張儀是蘇秦的同學,他們師出同門,都是著名學者鬼谷子的學生,而且,張儀學得比蘇秦還好。張儀學成之後,也像蘇秦一樣在諸侯中遊說。可是,很不幸,他成功得比蘇秦晚(有的學者認為蘇秦在張儀之後)。

張儀未發達時,曾經和楚相吃過一次飯,飯吃完了,楚相的一塊玉璧莫名其妙地找不到了。丟了這麽貴重的東西,自然要查找。楚相手下的人一口咬定是張儀偷了,理由是“儀貧無行”,因為張儀貧窮,所以肯定沒有道德底線。結果,他們一哄而上,不問青紅皂白,抓住張儀暴打一頓。張儀不服氣,因為他確實沒有偷楚相的玉璧。那些人也沒有證據,最後把白白挨打的張儀給放了。被打得鼻青臉腫的張儀回到家中,遭到妻子的嘲諷:你要不讀書,不去結交權貴,你能挨打嗎?張儀聽了妻子的嘲笑,不卑不亢地問:你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他的妻子笑著說:在。張儀回答:這就足夠了(其妻曰:嘻!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對於蘇秦、張儀這類縱橫家來說,只要舌頭在,能說會道,一切就夠了。因為,他們靠的就是這三寸不爛之舌。

蘇秦在已得到趙國國君全力支持的時候,張儀還沒有成功。蘇秦擔心秦國攻打諸侯而破壞他的合縱之謀,於是他想找一個人到秦國去,想來想去,想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他的老同學張儀。

於是,他派人暗示張儀:你和蘇秦是老同學,如今蘇秦已經發達了,你為什麽不去找你的老同學呢?張儀一聽,有道理啊,於是,張儀就來趙國求見蘇秦。

蘇秦事先安排他的手下,張儀來了之後,不要替他通報。這樣,張儀來到蘇秦的官邸,一連幾天見不到蘇秦,而且還拖著他走不了。等他好不容易見到蘇秦,蘇秦高高在上,擺出一副傲慢的姿態,給張儀吃的是仆人、侍女吃的那種飯。而且,蘇秦還數落、挖苦張儀:你就那麽點本事,才成為今天這副樣子,我不是不能讓你富貴,可是你根本不值得我收留,回去吧,回去吧(以子之才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謝,去之)。

一聽這話,張儀氣得差一點背過氣去。

他這次來,滿心以為老同學一定會念及舊情,幫自己一把,萬萬沒想到不但沒得到幫助,還受了一肚子氣,他覺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思來想去,諸侯中沒幾個能成氣候的國君,只有秦國可以收拾趙國。於是,他決定到秦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