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李斯為政

秦王嬴政繼位的煎九年,一直是呂不韋主政,秦王嬴政十二年,由於嫪毐事件的牽連,呂不韋被迫飲鴆自殺,嬴政從此失去了治國的一個關鍵助手。拋棄了呂不韋的嬴政要完成轟轟烈烈的統一大業,一定要有自己的得力助手,在這種背景下,嬴政起用了原本名不見經傳的李斯。在李斯的輔佐下,嬴政一步步結束了諸侯割據的局面,創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嬴政之前三十余名國君的願望終於變成了現實。在秦王嬴政的統一大業中,李斯功不可沒。這個來自楚國上蔡閭巷中的小人物,究竟是如何登上秦國政治舞台的呢?他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究竟做了哪些貢獻呢?

倉中鼠領悟人生 西入秦初露鋒芒

在逼迫呂不韋飲鴆自殺之後,秦王嬴政選取的主要助手是李斯。

李斯原是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年輕時曾經在郡裏做個小吏。

有一次,李斯上廁所,看見廁所裏的老鼠吃得很差,而且一看見人和狗就嚇得狼狽逃竄。後來,李斯到官府的糧倉裏,看見倉裏的老鼠,住大房子,沒有驚擾,吃得好,住得好(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大生感慨:一個人一生能不能成就一番事業,就像老鼠一樣,關鍵看他在什麽平台上(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這就是李斯非常有名的“老鼠哲學”。倉中鼠的理想,顯露了李斯不甘貧賤、一心向上爬的願望。不少學者指出,李斯的“老鼠哲學”是自私哲學,確實非常正確。但是,李斯的“老鼠哲學”並非全無道理,平台對於實現一個人的人生價值確實非常重要。這是李斯對人生的有效領悟。

“倉中鼠”的理想使李斯不再甘當一個小吏,他想幹出一番事業來。李斯辭去官職,到齊國求學,拜荀卿為師。荀卿是當時著名的儒學大師,宣講孔子的學說,但是,他從當時的政治形勢出發,對孔子的儒學進行了改造。荀子的思想比較接近法家主張,主要研究如何治理國家,即所謂的“帝王之術”。

李斯學成之後,反復思考應該到哪個國家才能幹出一番事業。經過對各國情況的分析比較,他認為楚王無所作為,其他各國也在走下坡路,而秦國在西邊正蓄勢待發,他決定到秦國去。臨行之前,荀卿問李斯為什麽要到秦國去,李斯回答:幹事業都有一個時機問題,現在各國爭雄,正是立功成名的大好機會。秦國雄心勃勃,想統一天下(欲吞天下稱帝),到那裏可以大幹一場。人生在世,卑賤是最大的恥辱,窮困是莫大的悲哀、一個人總處於卑賤窮困的地位,只能遭人恥笑。這是李斯對人生意義及榮辱問題的總看法,是他日後一切活動的出發點與歸宿,是他積極進取、乘時建功的動力,也是他日後陷入罪惡淵藪的源起。不愛名利,無所作為,不是讀書人的想法。所以,李斯告別了老師,到秦國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李斯準備入秦之時,正是秦莊襄王子楚時期,強秦統一天下的大勢已日趨顯明。李斯選擇入秦,顯示了李斯對戰國後期天下大勢的敏銳判斷。

但是,李斯來到秦國時,正好趕上莊襄王去世,年僅十三歲的嬴政繼位成了秦王。

李斯剛到秦國,嬴政年幼而沒有接管權力。權力在王太後趙姬和呂不韋手中。所以,精明的李斯立即投奔呂不韋,做了呂不韋的門客。此時的呂不韋已是相國兼仲父,地位如日中天。李斯是有才之士,一個人懷才就像懷孕一樣,最終是無法隱瞞得住的。所以,李斯很快被呂不韋發現、重視(不韋賢之),提升為郎(侍從),並因此得到了接觸秦王嬴政的機會。

一次,他對嬴政說:凡是幹成事業的人,都必須抓住時機。秦穆公時秦國雖然很強,但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原因是時機還不成熟。自秦孝公以來,周天子力量一天天衰落,各諸侯國之間連年戰爭,秦國這才乘機強大起來。現在秦國力量強大,大王賢德,消滅六國如同掃除灶上的灰塵那樣容易,眼下是完成帝業、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千方不能錯過。

季斯的這番見解得到了嬴政的賞識,被提拔為長史。

第二次見到秦王嬴政的時候,李斯又提了一個建議,他說,秦國對六國的統一戰爭要兩手並用,一方面要使用秦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另一方面要不惜金錢,收買、賄賂、離間六國的君臣關系。就是一方面用兵,一方面用錢,用這兩種武器對六國雙管齊下。這種策略有點像現代美國慣常使用的“大棒加胡蘿蔔”政策,不過早了一千多年。嬴政采納了他的意見,而且很奏效。這樣,李斯又被嬴政從長史提拔為客卿(六國之人在秦擔任的高級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