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通天大計(第2/4頁)

第二點,韓、趙、魏三國之中,趙國最強。趙國一直在擴充自己的軍隊,吸引了大批合縱之士,而且一再向天下諸侯聲明,說秦國如果不被削弱的話,其他諸侯沒有一國能夠活下來,所以趙國一直在準備著和秦國較量,趙國才是秦國主要的敵人。如果現在秦國把韓國給滅了,那會讓天下人看到一個什麽結果呢?秦國滅了自己的內臣,而放過了自己的外賊,侍奉秦國最後的結果是被秦國滅掉,那麽誰將來還會跟秦國交好呢?天下的人都會選擇和趙國結盟。

第三點,韓國不容易滅。韓國雖然小,處“四戰之地”,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需要應付外敵,但是這麽一個小國,處在這麽一個不利的地理位置上,一百多年以來,它就是在和鄰國的鬥爭中間發展壯大起來的,所以這個國家你不能輕易地滅掉它,你也不可能輕易地滅掉它。假如說你要去滅韓的話,那麽韓國就會和魏國結為聯盟,魏國肯定會幫助韓國。韓魏結盟,有助於趙國,趙國本來和齊國就是聯盟,再加上韓魏的聯合,那麽你攻打趙國就更困難了。

所以,韓非主張,不能夠先滅韓,應當首先滅趙。那怎麽滅趙呢?韓非提出來一個分四步走的具體計劃。

第一步,派出使者出使楚國,用重金賄賂楚國的重臣(重幣用事之臣),宣揚趙國的劣跡;第二步,給魏國送去人質穩住魏國;第三步,率領韓國攻打趙國,即使趙國和齊國結為同盟,也不足慮;第四步,滅了趙國、齊國之後,發一封文書給韓國就可以擺平韓國(二國事畢,則韓可以移書而定也)。這樣,秦國的一次軍事行動就可以造成趙、齊兩國滅亡的態勢,楚國、魏國也一定會自動屈從。

韓非提出首先消滅趙國的主張,是為了保存韓國。但韓非提出的主張,每一條具體的理由,都是站在秦國的立場上來說的,也就是說,他是站在秦國的角度來闡發他的主張。所以,韓非的上書有很大的誘惑力。那麽,秦王嬴政面對這樣的主張,他的做法是什麽呢?秦王嬴政的做法,為什麽使韓非更進一步地卷進了秦國的通天大計之中呢?

我們前面講過,韓非這個人口吃,不大會講話,但是筆頭功夫非常好,他的文章特別善於剖析利害,這是韓非的文章最有特色的地方。所以嬴政看了韓非的上書以後,他沒有做判斷,而是把韓非的上書發給朝中的大臣朝議。在朝議的時候,第一個出來反對韓非的就是李斯,李斯反對的理由有兩點:

第一,心病必除。他說,韓國對於秦國來說,就像是人心裏邊隱藏的疾病,這個病雖然現在沒有發作,但它一定會發作的。假如,秦國有了突發事件,韓國一定靠不住。所以,韓國對秦國來說是個必須要除掉的心病(秦之有韓,若人之有心,腹之病也)。

第二點,這個心病是一定會發作的。現在這個病隱藏在你的身體裏面,也許一年兩年不發作,但是如果我們去對付齊國和趙國的話,需要舉秦國之力。當我們舉全國之力對付趙、齊的時候,韓國這個心病就會發作,當年秦穆公兵敗崤山的慘劇就會再現,所以必須消滅韓國(夫韓雖臣於秦,未嘗不為秦病。今若有卒報之事,韓不可眩也)。這樣,李斯跟韓非的意見就針鋒相對了。

李斯主張滅韓,韓非主張滅趙,這兩種觀點,實際上就是秦王嬴政在制定通天大計時的路線之爭,它的本質是秦國和韓國兩國利益的沖突。

門監子擺平四國 韓公子痛斥姚賈

在當時,秦國是七國中的老大,軍事力量最強,是唯一的超級大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跟秦國相匹敵。所以秦國很自然要用軍事力量來消滅六國,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在軍事力量以外,還要不要用其他的手段呢?

李斯認為,還要用外交手段。李斯講了一個辦法,他說我們應當多派一些人,帶著很多錢,到六國去,收買那些可以收買的重臣,收買掌握國家權力的人。如果他很廉潔,不收賄賂,怎麽辦呢?那就把他暗殺了。能買的買下來,買不下來的就殺,然後再派大兵隨其後(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後)。這樣,李斯就提出兩種手段,一種手段是軍事力量,另一種手段也是一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叫金錢,李斯主張兩種手段並用。

秦王嬴政曾經遭遇過一次四國聯合抗秦的軍事行動,當時秦主嬴政召集了六十多位大臣來商議這個事情,大臣們都束手無策。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叫姚賈的人站出來,他說,大王給我錢,我去把這四國擺平(賈願出使四國),必須其謀而案其兵)。嬴政聽了很高興,給了他一大筆活動經費,給了他很多車輛,還給了他黃金千斤,姚賈用了幾年的時間,把聯合進攻秦國的這四國,全部用錢給擺平了(絕其謀,止其兵,與之為交)。姚賈回來以後,秦王嬴政很高興,賜封午戶,並且提拔他做了上卿。韓非知道了這件事情以後,立即給秦王嬴政上書,痛斥姚賈。韓非指責姚賈什麽呢?他指出姚賈犯了三條大罪:第一,貪汙公款;第二,假公濟私;第三,出身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