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韓國之亡(第2/4頁)

圍魏救趙的成功,讓韓昭侯再次領略了申不害的卓越才能,於是,在公元前351年,韓昭侯提拔申不害出任韓國國相,變法圖強。

申不害是戰國時期韓國著名的思想家,他擔任相國的十五年時間,是韓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時期。申不害“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十五年”,國家治理得好,軍事力量也得到加強,諸侯各國不敢侵犯韓國(終中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那麽,申不害究竟做了哪些改革,而這些改革為什麽又沒能改變韓國滅國的最終命運呢?

從申不害的成名之作中,我們可以知道申不害是以權術起家的。這種權術就是申不害最鐘情的“術”。申不害的改革,重點就在這個“術”,也就國君統治臣子的權術。韓昭侯拜申不害為相,學到的也是君人之術。

有一次,韓昭侯派使者到外地視察,使者回來後,韓昭侯就問他:視察中你看到了什麽?這位使者回答;沒看到什麽特別的東西(使者報,昭侯問曰:何見也?對曰:無所見也)。韓昭侯又說,沒看到什麽特別的,就講講路上看見什麽吧。使者想了想後回答說:出國都南門時,看到有黃牛犢在路的左側吃禾苗。韓昭侯聽了使者講的情況,首先對這位使者說,今天我問你的話,你絕對不能對任何人講(昭侯謂使者,毋敢泄,吾所問於女)。然後下令,在禾苗生長期內,嚴禁牛馬闖入農田毀苗。韓昭侯雖然頒發了命令,但是,主管官吏們對這道命令不以為然,依舊有許多牛馬闖入農田。昭侯又下令,如有牛馬闖入農田毀苗,各地要向上匯報,如果匯報得不全,要受重罰。主管官員上報了一些牛馬吃禾苗的事件,韓昭侯發現上才良材料中沒有國都南門牛馬吃禾苗的事,便對他們說,還有遺漏(昭侯曰:未盡也)。官員們只好再去搜集材料,果然發現國都南門外還有黃牛吃禾苗。主管官員非常震驚,他們認為昭侯真是明察秋毫,忽悠不得。從此之後,官員們對韓昭侯的命令再不敢陽奉陰違了(吏以為昭侯明察,皆悚懼其所,而不敢為非)。由此可見,韓昭侯用“術”對提高韓國的行政效率也確實起了很大作用。

申不害講“術”,但並非完全不講法治。有一次,韓昭侯告訴申不害說,執法非常困難。電不害說,執法的要領是有功而賞,有才任官(法者見功而與賞,因能而受官)。如今你雖然立了法,但是具體執行的時候又接受身邊人的請托,所以你才會感到執法困難。韓昭侯一聽,馬上對申不害說,我現在明白怎樣執法了。

後來,申不害為他的哥哥向韓昭侯要官,韓昭侯馬上拒絕,申不害很不高興(申子請仕其從兄官,昭侯不許也,申子有怨色)。韓昭侯說,這不是你教我的嗎?我接受你的請托,違犯了制定的規矩,怎麽還能讓其他人遵守規矩呢,我在臣民面前又有何威信呢?你教我按照功勞大小來授官,現在你又請托我授官,我怎麽聽你的?申不害馬上請罪說,君王真是嚴守法令的人啊(申子乃避舍請罪曰:君真其人也)!申不害為他的“從兄”請官一事是真心要官還是試探韓昭侯,我們今天已無法得知了。但是,韓昭侯確實全面接受了申不害的改革。

不過,申不害的改革和商鞅的改革不同。商鞅變法更全面,更重視富國強兵的各種務實辦法,更重視立法以立威;申不害的改革雖然沒有忘掉法治,但是,改革的重點顯然不是法治。

看著韓昭侯的作為,我們就可以更明白申不害在哪些方面更多地影響了韓昭侯。

有一次韓昭侯在沐浴時發現浴缸內有瓦礫,他冷靜思考一番後認為主管沐浴的內官不至於失職到這種程度,應該是有人想誣陷這個內官以取代他。於是,韓昭侯照常沐浴,沐浴結束後,他對左右的內官說:我想撤換主管沐浴的人,誰能夠接替他?於是,韓昭侯身邊的人向韓昭侯推薦了另一位內官。韓昭侯於是召見這位內官,第一句話就問他,你為什麽在我的浴缸裏放上瓦礫?這位內官以為韓昭侯已經知道了自己的所作所為,只好認罪說,如果主管沐浴的官員免了,我就可以代替他了,所以,我才在您的浴缸裏放了瓦礫(尚浴免則臣得代之,是以置礫湯中)。從這個事件中可以看得出來,韓昭侯不能說不聰明,他知道是有人陷害,但是他所做的這些事情主要是在怎麽樣駕馭臣僚,官吏上下工夫,而沒有在最根本的富國,強兵這兩個方面下工夫。由此可見,他從申不害那裏學到的主要是“術”,而不是“法”。孝公變法,強調的是“法”,是要富國強兵;而申不害的變法側重的是“術”,是駕馭群臣。

韓昭侯重用申不害施行改革,並沒有:抓住富國強兵的根本。所以,申不害一死,改革的成效馬上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