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邯鄲之戰

由於趙孝成王的一系列失誤,趙國在長平之戰中付出了慘烈代價,幾乎耗盡了趙國軍隊全部的有生力量,元氣大傷,從與秦國平起平坐的一等強國,一下變成了三流國家。然而獲勝後的秦國並沒有停止進攻趙國的步伐。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159),取得長平大捷之後的秦軍,馬不停蹄地開始了新一輪的攻勢,大將白起兵分兩路:一路由王龁率領,攻下皮牢(今山西翼城東)、武安(今河北武安附近);一路由司馬梗率領,攻克太原郡(今山西中部)。白起回國,上報秦昭襄王,要求增加軍糧供應,一鼓作氣消滅趙國。剛剛在長平之戰中遭受重創的趙國,能夠應對秦國的進攻嗎?

趙使入秦求和 秦軍攻城受挫

此時,秦國對是否立即滅趙產生了不同意見。三年的長平之戰雖然以消滅趙軍四十五萬有生力量告終,但是,秦國損失也非常大。秦國士兵死傷過半,國內空虛(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秦昭襄王對是否馬上滅趙持存疑態度。這是“主疑”,君主對這場戰爭猶疑不決。

秦國大臣也因邯鄲之戰爆發了一場鬥爭。

白起雖然立了大功,但是,他是秦國前丞相魏冉所起用的大將,而此時魏冉已經告別了政治舞台。新任丞相範雎是靠著擠兌魏冉登場的,因此,範雎對魏冉提拔重用的白起深懷戒心。

秦軍在長平之戰後立即發動對趙國的進攻,使趙國陷入極度的恐慌之中,因為趙軍主力在長平之戰已消耗殆盡,如果秦軍兵臨趙都邯鄲,趙國將面臨滅頂之災。驚魂未定的趙孝成王立即派出使者出使秦國,遊說範雎。趙使的遊說抓住了兩個關鍵點:

第一,白起功壓範雎。趙使攜帶重禮拜見秦國相國範雎,一見面,趙使立即問範雎:秦軍要圍攻邯鄲了嗎?範雎說:是的。趙使接著說:邯鄲一圍,趙國必亡,趙國一亡,秦王就可以稱霸天下了(趙亡則秦王王矣)。但是,白起立了滅趙大功,攻取了趙國七十多座城池,南定楚國都、郢、漢中,北滅趙括之軍。即使是古代的周公、召公、呂望,功勞也無法超過白起(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如今白起又力主立即滅趙,趙國一滅,白起肯定位居三公高位。您身為秦國丞相,能不屈居其下嗎?白起的功勞如此之大,即使您不想在他之下,也不得不面對這一現實啊!您可不能讓白起占盡秦國之功啊(今趙亡,秦王王,則一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欲為之下,固不得已矣)!

第二,秦國得地不得民。秦軍曾經占領韓國上黨,上黨的百姓全部逃到趙國,堅決不當秦民。如果滅了趙國,結果會怎麽樣?趙國北部的百姓肯定逃到燕國,趙國東部的百姓逃往齊國,趙國南部的百姓逃到韓國。秦國能得到多少百姓?秦國占了趙地卻得不到趙國百姓,這些趙地有何用處?所以,與其攻滅趙國,不如讓趙國割地議和(秦兵勞,請許韓、趙割地以和)。

趙使這一番話完全說到了範雎的心坎裏。於是,範雎對秦昭襄王說:秦兵經過長平之戰非常疲勞,應當允許趙國割地求和(秦兵勞,請許韓、趙割地以和)。於是,秦昭襄王駁回了白起一鼓作氣吞滅趙國的請求,采納了範雎的建議,允許趙國割六座城議和。這叫“相讒”,丞相讒害將軍,將相不和。

白起力主趁趙國元氣大傷、民心不穩之時立即攻下邯鄲,最後得到的竟然是秦昭襄王撤兵休整的命令。白起心中頗為不快,但是,王命又不能不從。被迫回師的白起打聽了一下,得知是相國範雎的主張,從此,白起和範雎有了隔閡。

到了九月,經過數月休整之後,秦昭襄王派大將王陵率兵攻打邯鄲。此時的白起正生病,沒有出征。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前258)正月,王陵攻打邯鄲,略有進展,秦昭襄王立即增兵邯鄲。但是,王陵接下來的攻打卻並不順利,損兵折將。

此時,白起的病也已經痊愈,秦昭襄王便派白起接替王陵。白起說,邯鄲不容易被攻下來:一是諸侯的救兵快到了,秦國將再一次面臨諸侯的合縱抗秦,而且,諸侯各國對秦國的仇恨非常深。二是秦國雖然打贏了長平之戰,但是,秦國自身也是“死者過半”,國內空虛,戰場又遠離秦國。三是趙國殊死抵抗,因為這次打的是趙國國都(爭人國都)。四是秦軍內外受敵,趙居城內,諸侯在外,對秦軍形成合圍之勢。所以,秦軍這次肯定打不贏。

秦昭襄王一看自己指揮不動白起,便讓相國範雎去請白起。白起上次一鼓作氣攻下邯鄲的計劃就毀於範雎之手,現在,範雎來勸自己掛帥,白起自然以有病為由,稱病拒征。秦昭襄王一怒之下,判白起遷徙之刑,發配到西北的陰密地區(今甘肅靈台一帶),聽說白起對此心有怨艾,秦昭襄王賜其寶劍,令其自裁,白起行至杜郵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