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邯鄲之戰(第3/5頁)

信陵君一聽,喜出望外,立即求助如姬,如姬果然將兵符竊到,送予信陵君。信陵君這次再告別侯生時,侯生囑咐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公子即使與晉鄙核實了兵符,也不一定能讓晉鄙交出兵權。如果晉鄙再向魏王請示,事情就麻煩了。我有一位門客屠夫朱亥,可以和你一塊兒去。這個朱亥是位大力士,晉鄙若交出兵權萬事皆休,若他不交兵權則當場殺了他。

信陵君帶著虎符出發那一天,侯生對他說:我老了,不能隨侍公子。我計算著行程,估算公子到達晉鄙軍隊之時,我會北向自刨以送別公子。

信陵君到了晉鄙的軍營,晉鄙核對了兵符,沒有問題。但是,晉鄙的心裏始終忐忑不安,他對信陵君說:我現在統率十萬大軍,駐守國境,擔負國家重任。現在你一個人坐一輛車來就要取代我,我怎麽辦?朱亥一聽,立即用藏在袖中的四十斤重的大鐵錘,殺了晉鄙。信陵君奪了軍權,立即下令:父子倆同在軍中的,父親回家;兄弟同在軍中的,兄長回家;獨子無兄弟者一律回家。此令一出,軍中歡呼雀躍。余下來的八萬精兵,個個摩拳擦掌,向邯鄲進發。

魏國八萬救援大軍直奔趙國都城邯鄲,信陵君所率的魏軍能解邯鄲之圍嗎?

平原赴楚毛遂定盟 散盡家財李談退兵

信陵君得到好友侯生的指點,竊符救趙,在邊境奪了魏國大軍的兵權,然後率領八萬魏國精兵奔赴邯鄲,這可以說是救援趙國的一支有生力量。面對秦軍對邯鄲重重包圍的困境,趙國也不敢把雞蛋都裝在一個籃子裏。在向魏求救的同時,平原君親自向楚國求援。現在魏國的救兵搬來了,那麽趙國還能搬來楚國的救兵嗎?

臨行前,平原君在自己的門客中挑選隨從,原打算選拔二十名,但是,最終只選到十九人,就差一個人,但怎麽也找不到合適的了。

此時,平原君門下有一位叫毛遂的人,主動找到平原君說願意補足現在還差的一個名額。

平原君不認識毛遂,便問毛遂:先生在我門下待了幾年了?毛遂答:三年了。平原君說:賢士處世就像是錐子放在布袋之中,錐尖馬上就會冒出來。先生在我門下待了三年,我還一無所聞,可見先生沒有什麽突出的才能。毛遂回答道:今天就請將我放在袋子裏吧。如果早把我放在袋子之中,我早就脫穎而出了。這就是成語“毛遂自薦”和“脫穎而出”的出處。

平原君最終還是決定讓毛遂一塊兒出行,但是,其他隨行的十九個人都看不起他。毛遂也知道這十九門客看不起自己,出國後,毛遂和這十九個門客談起說楚一事,語出驚人,談必中的,這些門客都對毛遂佩服得五體投地(比至楚,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當平原君和楚王商討合縱抗秦之事時,從日出談到中午,也沒談出個什麽結果。那十九個門客對毛遂說:先生上。毛遂二話不說,帶著佩劍走上台階。上台之後,毛遂走到平原君面前問:合縱的利害兩句話就說清楚了,今天從早上談到中午也沒談出個結果,到底因為什麽?楚王不認識毛遂,馬上問平原君,這位客人是誰?平原君回答,這是我的門客。

楚王一聽,立即對毛遂吼道:還不趕快下去!我和你的主人談事,你插什麽嘴!

毛遂手握利劍說:大王之所以敢訓斥我,是因為你覺得你手下人多勢眾,但是,十步之內,你楚國人再多也派不上用場。大王的性命懸在我毛遂的手中(王之命懸於遂手)。我的主人在這兒,你憑什麽訓斥我?再說,你不覺得楚國太窩囊了嗎?一個白起竟然橫行楚國,率領幾萬人攻楚,一戰即拿下楚國的鄢、郢,二戰就焚燒了楚國先君的陵寢,三戰又羞辱了楚國的先君(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連趙國都為楚國感到羞愧,大王卻不知羞恥。原來,白起前些年僅率部分秦兵攻楚,就把楚軍打得落花流水。所以,毛遂才故意提起此事來刺激楚王。

毛遂接著說,合縱抗秦也是為了楚,並不僅僅是為了趙。

楚王聽了毛遂這一番話,回想起白起攻楚的尷尬,便立即答應和趙國結盟,派兵救援趙國。

平原君目睹了毛遂在楚國的出色表現,非常欣賞毛遂。他率趙國使者先行回到邯鄲,立即將毛遂奉為上客。

此時邯鄲城中的形勢已是千鈞一發,魏國、楚國的救趙大軍還沒有到達,邯鄲城中已經在討論要不要向秦國投降。

雖然趙國不僅搬來了魏國的救兵,還請來了楚國的救兵,而且現在兩路大軍正浩浩蕩蕩地向邯鄲開進,但依靠當時的交通條件,兩路援軍到達邯鄲還需要一段時間,而秦軍的進攻卻從來沒有停止。危在旦夕的邯鄲城內,平原君萬分焦慮,應該采取什麽辦法來贏得時間、等待救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