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甘陜之戰:攻心勝於攻城(第4/6頁)

若我大軍盡快突然殺到臨洮,李思齊則唯有兩條路可走:西走吐蕃胡地;再就是束手就縛!而我軍只要拿下了臨洮,陜西其余各郡自然不在話下。”

據史載:“諸將然之。”

鳳翔城中,徐達根據部下將領所長,估計也有南京朱元璋排座次時的暗示因素,留下了謹慎有余、果敢不足的禦史大夫偏將軍湯和看守營壘輜重,令指揮金興旺、余思明留守鳳翔,自己親率大軍直撲隴州(今陜西隴縣),李思齊的守軍一哄而散,隴州被輕易攻克。

以下大軍的進兵過程是真正的摧枯拉朽!兵不血刃拿下隴州、秦州(今甘肅天水西)、伏羌(今甘肅甘谷)等地。四月十一日,大軍殺到鞏昌(今甘肅隴西),元軍守將梁子中、汪靈、真保等主動出降,此刻,臨洮在望,西方的蘭州也直接暴露在了西征軍面前。

被委派攻占臨洮的是馮勝,於此同時,徐達又出動了一支偏師西擊蘭州,主將為戴德。

此時馮勝的副將成了參政傅友德,傅友德之前的主將常遇春其後不久被朱元璋特旨調往了東線,傅友德的頂頭上司也就換成了馮勝。

這對傅友德來說是個重大機遇:跟著各方面都勝自己一籌的常遇春當副將,難得有自己單獨主軍的機會,也就是因為與馮勝做了搭档,傅友德才在今後的戰事中得以大放異彩,甚至在明軍北伐主力全部受挫的情況下一枝獨秀,率數千鐵騎奔馳於大漠草原,創造了漢軍騎兵對蒙古騎兵七戰七捷的神話!

當然,這是後話,今後文中會慢慢細說,還是先來關注一下徐達與李思齊的“零距離接觸”。

50

征虜大將軍徐達在拿下秦州之後兵分兩路,自己主力一路由左副將軍馮勝為前鋒,兵指臨洮李思齊;戴德為主將的一支部隊繼續西進,直下蘭州。

蘭州一戰沒啥精彩,戴德所部兵雖不多,但怎奈大元守軍更無鬥志,勉強擺了個持城固守的架勢,不料,當戴德也是擺開了一個攻城的架勢之後,城內的人們心虛了:怎麽?哥們兒玩真格的?算了,就這也算對得起大漠那邊的蒙古皇帝了,不打了,以和為貴嘛!

蘭州一觸即下,咱們暫時打住,單說馮勝率軍殺到臨洮的具體戰事。

這時的馮勝所部可是徐達主力中的主力,前鋒傅友德更是狠人中的狠人,部隊全是由騎兵組成,且數量也遠遠超過臨洮的李思齊所部。

李思齊現在正如徐達在鳳翔軍事會議上的預計:進退兩難!

固守臨洮?

但凡橫下一條心固守的城池倒不是因為它有多重要,例如:對於蒙古人來說,不管哪個大城其重要性也比不上元大都,但元順帝還是狠心舍棄了,那順帝也是在中國做了幾十年的皇帝,就那麽不懂得元大都對於整個大元帝國軍心民心的重大作用?

還是因為朱元璋左山東、右河南的軍事行動砍斷了元大都的左右雙臂,潼關失陷,又斷絕了關中部隊增援京師的可能,後路唯有一條:北方的大漠草原。外援無望,只得放棄,若等到徐達不理睬大都徑直出兵長城之外,那時就守走兩難了。

一句話:固守的最基本條件是能“待援”。

但現在臨洮李思齊的潛在援兵唯有寧夏的王保保,可是,李思齊更明白:數年宿敵,怎能指望其仗義援手?估計關中四將中任何人到了王保保手中都到不了好去,何況自己還是當初討伐王保保之“盟主”?

既然沒有固守的條件,那就應該及早棄城西走,但當真把殘部帶入吐蕃番地?就算能在那裏自立為王,中原故土也就成了夢中永遠的記憶,估計百年之後,連中原的黃土也與自己沒有了緣分,讓數萬孤魂永遠飄零在異國他鄉?將士們能心甘情願嗎?

就此趁勢歸順明朝?李思齊更不甘心,真正的投降高手也是在有足夠本錢的時候!兵臨城下、窮途末路之時依附他人,那之後的日子絕對好過不到哪兒去!

斟酌再三,覺得還是固守臨洮好些,明軍雖然人多,但所費軍需也大,說不定能把徐達給“熬”走,再說,東方的慶陽畢竟還有張思道的一部虎狼之師,與自己也能算作東西呼應;那王保保也是位大元名將,此國家危亡之刻,難道就當真隔岸觀火、公報私仇?

自己畢竟也算已經表示了服從他的節制呀,既然是你的部將,就沒有眼看著部屬被圍困至死的道理。

主意已定,李思齊便開始召集部將宣布自己的無奈決斷:固守臨洮城!

當然,這重大決策還是要先與親信通報一下,誰是親信?親信中的親信當然莫過與自己情同父子的養子趙琦。

豈知,差人尋遍了臨洮城,卻找不到養子的影子,李思齊這才想起:近期這小子一直有點行跡詭秘,有時候還與自己的愛妾偷偷遞個眼色,當時沒注意是因為心思都在不遠的明軍那邊,現在才慢慢醒悟:不好!這小子偷食偷到自己家裏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