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甘陜之戰:攻心勝於攻城(第5/6頁)

於是緊急搜索愛妾居室,哪知也是人去屋空,再回頭查點自己幾十年積蓄的金銀珠寶,卻驚呆了:空空如也!

傍晚時分,守城軍卒來報:據交班的夥伴回憶,趙琦將軍昨夜就駕了一輛大車出城,說是奉命出城公幹,沒人敢盤問阻攔,去向是北面大山。

其余幾個親信建議:立即出動輕騎追捕,這小子拐帶了婦女,又隨身一輛大車,形跡必然無法遮掩幹凈,無非是藏匿在了深山之中:“將軍放心,這雜種就是躲到了耗子洞裏,屬下也會從裏面給你把他揪出來!”

李思齊若有所悟:此刻正是眾叛親離之時,別說遠奔吐蕃,就是持城固守也只能是自己的想象!長嘆數聲,老淚縱橫,開口道:“算了,父子一場,不忍心趕盡殺絕呀!”

眾人齊聲贊嘆做父親的仁義如此,當真大有古風!心裏卻明鏡似的:追回跟隨養子私奔的愛妾,顏面何在?這事若公開全軍,那得多厚的臉皮?

事情到了這種地步,李思齊也就沒啥顧慮了,第二天一早便召集了諸將,慘然下令:“開城投降!”

此刻,馮勝的大營就在城外不遠,李思齊吩咐部下將自己以素絹自縛,步行來到馮勝大營之前!

此等大事,馮勝可無權決定,立即將李思齊送到徐達大營,對待李思齊這等級別的戰俘,徐達也知道不是自己能隨意處置的,還是虛心學習了馮勝的辦法:馬上派人送李思齊入京,由皇上自己去決定李思齊的命運吧,這種微妙事,臣下還是少幹預為好。

南京的朱元璋接見了這位在元廷幾乎是最高級別的戰俘,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不但沒有責怪李思齊為何接到自己的親筆信還拒不歸降,索性連這一節提都不提,當場下旨為李思齊擺宴接風,席間大加撫慰:覺悟不在早晚,能回到祖國懷抱都是大好事,炎黃子孫,血脈相傳,天下一家,都是同胞麽!

皇帝優禮相待,簡直令李思齊受寵若驚,朱元璋即席宣布:任命李思齊為大明江西行省左丞。——這可是個高官!而且左丞之職,是個有權有勢的實缺。

不過,按照明初降官慣例,李思齊的這個行省左丞應該是那種只發工資不用上班的:“食祿而不之官”。

但是,此時的李思齊卻心中有數,敗軍之將不可言勇,更別想繼續高官厚祿;當然也可能是養子背叛導致心灰意冷:堅決辭官不做。

朱元璋也不勉強,吩咐李思齊留居京師,家用所需一概由朝廷供給。

至於朱元璋留李思齊還有何用?現在任何人都不知道。

直到一年之後,王保保兵犯蘭州,朱元璋派出了李思齊作為天使欽差去說服王保保歸降大明,眾人才隱隱醒悟:皇帝不是不想宰掉這個罪惡累累的大漢奸,而是鑒於將來能不流血收撫更多的漢奸,不願自己動手而已,這次無疑是借刀殺人之計,天下人哪個不知王保保乃李思齊生死對頭?

其實,全面來看,朱元璋也未必就是鐵定借王保保之刀除奸,還應該是準備讓李思齊現身說法來動員王保保不再與大明為敵。因為此時李思齊的身份畢竟是大明皇帝的使者,中國歷來有“不斬來使”的傳統,哪能就此猜測臆斷朱元璋早就認定王保保不守“江湖規矩”?

51

日後的事實發展也是如此:李思齊硬著頭皮出使寧夏,王保保還就是以禮相待,一切接待規格都是按照接待敵國使者辦理,唯獨不準李思齊提什麽招降事宜!李思齊畢竟皇命在身,不得不悉心動員王保保歸順新主,王保保不予理睬,只是殷勤勸酒:“故人相見不易,只管喝酒,莫提國事!”

李思齊就此稍感安全,誰知第二天一早,王保保便勒令李思齊走人,並且派兵武裝押運李思齊出境,這明明就是強行驅逐了,那也不要緊,降與不降反正都不是使者說了算,能保命回南京就是萬幸了。

就在李思齊暗自贊嘆王保保還照顧一點“江湖道義”之時,遣送部隊已經來到了邊界,帶隊將領陰陰一笑:“我家主帥有囑咐:天使來到塞外不易,請務必留下點紀念禮物!”

李思齊隱隱覺得不妙,只得裝糊塗:“我遠來無備,周身無一貴重之物,如之奈何?”

帶隊將領呵呵笑了:“珍玩財寶,我家主帥還缺那個?說了:但愛閣下一條胳膊,千萬莫吝嗇不肯相贈呀!”

李思齊頓時明白了:王保保這是仍然在責怪自己當初不肯助他一臂之力,是以實際行動來翻舊賬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事已至此,想全身而退是不可能了,一個大好頭顱與一只左臂哪個更要緊?這種明賬李思齊不用算也清清楚楚,沒說的,為了項上人頭,來個“壯士斷腕”吧!

此時的李思齊不敢細想自砍左臂有多疼痛,狠心拔出佩劍,一劍下去,臂斷血流,李思齊暈倒在地,悠悠醒來之際,卻看見護送自己的帶隊將領正精心替自己裹傷敷藥,“戰地醫生”見李思齊已經蘇醒,遂即拾起左臂,彬彬有禮作別上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