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常遇春主軍的北伐之路(第3/9頁)

插句閑話:中國古代比不得今天,那時的婦女——除了自己的親生母親,即便在聖人的眼裏也算不得生命,不需要尊重:上級獎勵下級可以當作獎品、朋友之間可以作為相互贈送的禮物、大人物死了還可以當作殉葬品,所以,那時殺幾個無辜女子算不得“擅殺”。

歷史中的祖宗們就是這麽殘酷,就是這麽不講道理,這是作為兒孫後輩的今人沒辦法的事情,所以,我們也不必以今人的高尚來要求古人,李文忠那時的做法沒有什麽不對。據載:

從此後眾多不法士兵開始均栗奉法。

李文忠跟隨鄧愈、胡大海與張士誠作戰時,曾經留守嚴州,當時張士誠水陸大軍數萬突至嚴州,李文忠則集中主力一戰擊敗其陸軍,卻別出心裁將戰場屍體一律砍頭,裝滿了無數個木筏,順流放下,結果張士誠水軍見到,竟然被嚇得連夜遁逃。

用死人腦袋嚇走活人大軍,李文忠機智可見一斑。

至正二十一年時,張士誠十萬大軍圍攻諸全城,守將撐不住了,告急於李文忠,派去一路援軍無濟於事,諸全再請增援,李文忠卻無兵可派了,靈機一動,便開始廣布流言,大肆散布“主將邵榮兵五萬、徐達兵五萬,將於近日會集諸全。”

結果導致圍城敵軍將信將疑,連夜退軍五裏,而諸全城中的守將發覺了敵軍開始膽怯,便趁勢鼓噪而出,乘勢追殺,諸全之圍竟然就此而解。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李文忠率偏師攻杭州,杭州不戰而降,李文忠入城前嚴明軍紀:“擅入民居者死!” (見《明史·李文忠傳》)。據載有一個士兵借了杭州居民一把斧子劈柴,便被立斬於軍前,致使杭州一城軍民凜然!——老孫覺得此舉有些過了,借東西又不是偷盜,值得判死刑麽?不過,也興許查實了該犯是先“擅入民居”,後借得斧頭,那就應該另說了。

好了,現在常遇春的“小北伐”大軍之主、副將介紹已畢,戰前形勢也大體交代清楚,該說說具體戰況了。

57

也速這次進兵接受了上次被明軍“羞辱”的教訓,對於下級送來的軍事情報開始格外注意甄別了,但奉命進擊通州、收復大都是皇帝交給的任務,就算是做樣子也是必須做得真實可信,不然皇帝那裏交不了差事,所以,也速還是按部就班率軍來到通州。

不過,機警的也速丞相在小心翼翼沿白河進兵的同時,眼角一直在留意大都明軍主力的動向,尤其是從山西方向開過來的部隊,最近令人不安的消息越來越多,據聞:那個令人做夢都能被嚇醒的常遇春也來到了大都前線,這更引起了也速的警覺!

也速丞相倒不十分懼怕與常遇春對決沙場,據聞這是一個動不動就自己揮刀上陣的悍將,這算什麽軍中主帥?真正的將帥之才應該像自己這般坐在帷幄之中決定戰場勝負,會玩花活的敵人才最可怕,例如像上次的通州守將曹良臣……打住!怎麽哪把壺不開尋思哪把壺?

常遇春在北平集結兵力的消息迅速被也速探知了個大概,這種馬步三軍外加大量輜重的軍事集結是沒有辦法徹底保密的,但這也恰恰是常遇春所需要的:也速這次反映靈敏,迅速收縮兵力,一口氣退到了自己的老家全寧,北平之危就此煙消雲散。

這也難怪也速畏戰,因為也速作為大元丞相,畢竟要為皇帝著想,拱衛元上都是也速的首要的任務,不過,全寧位於上都開平的東北方向,那常遇春若當真對皇上不懷好意,按常理推斷是不應該繞到全寧來的——這不是舍近求遠專走弓背麽?

奇怪的現象出現了:常遇春的北伐軍竟然兵出松亭關(今喜峰口北十公裏),看苗頭還就是奔全寧而來!

但是,假若這次明軍進犯目標是遼東的納哈出呢?雖然這是也速求之不得的態勢,也是一廂情願的願望,但由於全寧毗鄰遼東,也難免會被殃及池魚,因此,也速在退兵全寧時留下了一名驍將:大元國公江文清,命其率萬騎固守錦川,屏障全寧。

解釋一下錦川。

錦川其地在元、明史書中均無確切記載,許多文、史雜家都把元末的錦川之戰與錦州混在了一起,稱明軍出關後首先進擊錦州,其實均是沒有細察錦州地理位置,錦州位於遼東沿海數百裏之外,明軍除非弄到大量今天的直升飛機,否則如何能到得了錦州?

也有文獻把這個“錦川”解釋為一條河流,其實,錦川應當是處在燕山北麓的一片屯軍之所,絕對與幾百裏地之外的錦州沒啥關系,常遇春沒有必要東進大海邊遠征錦州,以步兵為主力的明軍絕對不會繞到錦州去招惹擁兵二十萬的元太尉納哈出,朱元璋也不會允許常遇春去做這種傻事,後文自會解釋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