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艱難的慶陽攻堅戰(第6/6頁)

但是從戰略上看,目前慶陽持久不下的不利戰事其中也蘊藏有利因素:這像一顆明軍舍不下的棋子,元廷也舍不下了!

沒拿下慶陽的這段時期內,慶陽將成為一個巨大的磁石,會源源不斷地吸引過來諸多的元軍殘余,假如能運用得當,這不是即將出現許多殲滅元軍有生力量的戰機?

這總比將來滿山追野兔一般追逐胡虜於大漠草原省事。

於是,徐達開始抽調組建一支用於機動作戰的騎兵部隊,數量一萬,選將為傅友德、薛顯,專門用來打擊可能出現的元軍援兵,或者增援哪座被王保保襲擊的城池。

就是這支機動部隊,在不久後為慶陽的圍困戰立了大功!

但是,從數量上來看,怎麽也覺得略微單薄,而此時的徐達卻不能剜肉補瘡一般隨意抽調圍城部隊,徐達斟酌再三,還是狠心依照朱元璋的旨意,向東線的常遇春、李文忠下達了西調參加慶陽作戰的命令。

本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種有關前線軍事將領的調動連皇帝也是不能越級插手的,這也是因為東線戰場發生了巨大變化:元上都已經被常遇春攻克,元順帝遠逃大漠深處的應昌,在徐達看來,東線已無大型戰事,那就不妨集中兵力於西線。

可是,有一種變化任何人都無法預料,那就是戰事轉變的戲劇性;有一種規律任何人都無法把握,那就是人生禍福的突變性,哪怕是大將軍徐達的軍令,哪怕是大明皇帝朱元璋的聖旨!

常遇春與李文忠的北伐收尾之戰就出現了這種戲劇性的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