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艱難的慶陽攻堅戰(第4/6頁)

七月十九日,王保保祭出了殺手鐧:派出了部下悍將韓劄兒——估計大家應該沒有忘記,就是前文說過的韓店一戰擊潰湯和、楊璟的那個韓劄兒(也譯作哈劄爾),密令其夜行曉宿,長途奔襲,力爭一舉拿下慶陽西部門戶原州(今甘肅鎮原)。

原州,其實與慶陽近在咫尺,中間也就相隔一個驛馬關,原州若失,驛馬關即危,一旦驛馬關被元軍占據,也就等於明軍的慶陽之圍被擊破,但是,偏偏明軍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慶陽城頭,對原州的危險絲毫沒有察覺。

駐守原州的明軍將領是指揮陳壽,恰恰這陳壽也是一名“好戰分子”,本來就對徐大將軍把自己置於這種觀戰境地非常不忿,整日面朝東方長嘯:“慶陽!慶陽!克日必亡!可惜陳壽,只能觀望!”

突然手下急報:“稟將軍,城西突然出現揚塵,看來是有大批騎兵馳近!”

本來陳壽若當機立斷關城門據守,也許原州之戰就是另一種結局了,但此刻的陳壽反而興奮起來:莫不是韃子們的救兵到了?來得好!

陳壽不假思索率部出擊迎敵,這時陳壽心中唯一的理由就是:為將者哪能依靠城墻自守保命?若韃子兵繞過原州城進襲驛馬關咋辦?——實際上,只要原州城掌握在明軍手中,長途奔襲的元軍哪裏敢進行這種“越城”作戰?後路不要了?被人追尾怎麽辦?

韓劄兒作戰還是老作風,行軍中保持一定馬力,遇敵則是簡單的三個字:沖上去!

甚至連蒙古鐵騎慣用的騎弩強弓都不屑先行施放,在韓劄兒看來:騎弩這東西也就是用在阻敵追擊時最合適,沙場還是要憑一股殺氣、血氣、勇氣!

近戰中方能展現勇士風采,彎刀下才能劈出英雄魂魄!

大家千萬莫要以為韓劄兒是一位“只識彎弓射大雕”的蒙古莽夫,一會大家——連同明軍的主帥徐達將會領教到韓劄兒的另一面:極為狡詐,尤其在局部進攻戰事中,指揮甚是果斷,並且善於出奇制勝。

自陳壽看見韓劄兒騎兵部隊那一刻,陳壽便沒來得及判斷來將何人?多少兵力?如何確定最佳應對措施?甚至連最起碼的派兵列陣都沒來得及,才要下令長槍隊前出,蒙古兵已經撲到了大隊陣前,沒有呐喊,沒有號角,連騎弩開路都沒有,只一愣神功夫,蒙古彎刀已經劈在了頭頂!

更不可思議的是:兩軍主將竟然處於同一位置!陳壽率先揮槍迎敵,而蒙古軍也是韓劄兒一馬當先,雙方的主將首先於馬背上交手了!

這一瞬間陳壽吃了大虧:馬戰單騎對決,馬速是極為重要的因素,誰的速度沖了起來,誰的力量就會借馬力大增,啟動坐騎遲一些的騎手往往顯得氣力不如對方,其實是由於對手馬力夾帶人力。

而韓劄兒卻是有備沖陣,百步以外就已經將戰馬加速到了極致;陳壽淪為被動迎戰,戰馬剛剛起步就與強敵兵器相交了。

陳壽眼見勢頭不對,便在緊急之刻把大槍抖了一個大大的槍花,先阻住了敵將勢頭再說吧?因為這時在敵人眼裏,會出現幾個、甚至十幾個虛無的槍頭,一般敵將即會帶馬避開,如此持槍方便會占到槍長刀短的便宜,也就基本占據了上風。

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韓劄兒不為陳壽的長槍槍花所動,反而在距離丈余的那一瞬間猛磕坐騎,身子卻突然不見,馬戰行家當然對這招一看便知,叫做“蹬裏藏身”,騎手全身掛在一只馬鐙上,身子低伏,以披甲戰馬作為自己的掩護,主要是為了躲避對方弓弩。而韓劄兒卻把這一招用在了短兵相接。

意想不到的奇招收到了奇效!陳壽竟然愣住了:原指望趁敵人眼花給敵人一槍,卻突然看不見了具體目標,誰能不猶豫片刻?而在這片刻的猶豫之際,敵人突然又出現在了馬背,此時對手已經撲入長槍防守圈內,長兵器頓時優勢盡失,陳壽心中一涼,瞬間腦海出現了兩個字:完了!

陳壽心中的那一涼卻是對方的彎刀刺入心口!韓劄兒連彎刀都沒有揮起,反而采取了最不適合蒙古彎刀搏殺的招式:如長劍一般突刺!

借著閃電般的馬速,韓劄兒一招制敵,陳壽在感覺到那心窩一涼之後便失去了知覺,隨即栽倒馬下而亡。

主將照面即被幹掉,明軍還能再鼓起什麽鬥志?失去了統一指揮的明軍幾乎立即潰散,就算有幾個各自為戰的勇士也無法改變總體戰局了,最為要命的是:潰逃中的明軍竟然大部回頭奔向了原州城,而城上留守的明軍卻無法狠心將自己的戰友關在城門之外任敵殺戮,等到發覺苗頭不對之時,城門已經關不上了——是被明軍自己擁擠而無法關閉。

韓劄兒更不客氣,直接帶隊殺入了原州城內,這下大勢已去:原州城就此被輕易襲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