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艱難的慶陽攻堅戰(第5/6頁)

散騎敗兵逃到了慶陽城下,徐達聞報大驚,立即召集馮勝、傅友德等將領商議如何應對這種突變,會議召開之前,徐達也是采取了緊急措施,派了右丞徐禮率軍助守首當其沖的驛馬關;又遣指揮葉石真增援彭原;調指揮韋正助守豳州。

其時的馮勝正率傅友德、薛顯所部駐守靈台,馮勝與傅友德接令緊急來到了徐達大營。

71

緊急軍事會議上,馮勝向徐達建議:“現在我們大軍圍攻慶陽,張良臣雖然受困,但我軍卻不能急切攻下;而王保保令韓劄兒襲占原州,無非是聲援張良臣,並不一定繼續進兵慶陽為張良臣解圍,實際上我軍只要加強驛馬關軍力,便足以扼制占領原州的元兵,韓劄兒不會有什麽施展余地。”

馮勝如此有信心,徐達還能說什麽?於是便令馮勝率領本部官兵向西南再次加強驛馬關防守,馮勝大軍緊急出動,當天沒有趕到驛馬關,僅僅離慶陽城三十裏即安營紮寨——這馮勝也屬帥才一級人物,雖然自告奮勇扼守驛馬關,一路行軍之刻,卻總覺得有什麽不大對頭的地方:韓劄兒能按照所有人的預計進犯驛馬關麽?

馮勝的預感沒錯,韓劄兒並非莽撞之將,不然王保保也不會放心讓他獨當一面,就在當夜,韓劄兒卻別出心裁,沒有理睬上馬即到的驛馬關,反而連夜繞南東進,一個奇襲又攻陷了涇州!

涇州,原來即是徐達出兵攻擊慶陽的大本營,是慶陽的南大門,韓劄兒此舉更使慶陽局面亂七八糟了:乍看徐達主力退路被斷,韓劄兒竟然在圍困慶陽的明軍主力背後又完成了一個弧形包圍圈!

只可惜,徐達兵力實在雄厚,先襲原州、再襲涇州,連續成功的韓劄兒卻不敢當真直擊慶陽接應張良臣,主要還是為了分散徐達兵勢,以達到解圍慶陽的目的。

此兇信於二十九日被馮勝得知,這時的馮勝簡直有點慶幸自己所部並未開至驛馬關,就地救援涇州最為近捷,現在的韓劄兒正在全力窺覷慶陽方向,想必反而對側翼驛馬關方向疏於防範,何不跟這位韓劄兒學一回?帶兵連夜奇襲這個兔崽子!

戰事如同變戲法,馮勝開始時期的慢吞吞反而大大幫助了明軍,而韓劄兒千裏奔襲,兩天襲破明軍兩城,實在是人困馬乏了,也就滯留涇州休息了一天,除了慶陽方向,竟然沒有派出遊騎警戒,因此,等在韓劄兒在涇州城甜蜜蜜一覺睡醒,卻陡然發覺:城外密密麻麻全是明軍!

自己前來救援慶陽,難道要把自己搭進去?

韓劄兒也是明白之將,深知自己所部鐵騎擅長野戰,用來守城卻非所長,一旦被明軍四面圍困,那就會淪落為慶陽第二,甚至連慶陽城內張良臣的處境也不如:張良臣被圍還有自己率軍來救,自己若被困何人前來救援?

但韓劄兒是果敢之將,立即率部出城,趁馮勝大軍尚未合圍直下東南而去,此刻的韓劄兒不理睬部隊進軍的方向了,離慶陽當然越遠越好,甚至回師西去也會在明軍意料之中,而東南方向卻是明軍地盤,估計會大出明軍意料。

韓劄兒估計的不錯,馮勝還就是沒有預料到韓劄兒會出走東南,大軍圍空涇州之後,捕捉到了一些元軍散騎,才得知韓劄兒真實去向,索性得勢不饒人,由傅友德、薛顯左右兩位前鋒展開包抄陣勢,一直追到了豳州(今陜西彬縣東北),雖然繳獲不多,但總是把韓劄兒驅趕的遠遠了,這才率部返回驛馬關。

而韓劄兒的遠飏,卻代表了王保保首次解圍慶陽的就此失敗,從此慶陽城的張良臣徹底絕望了。

究其幾乎成功又歸於鎩羽的原委,卻不得不把責任算在王保保頭上:既然決定出兵為慶陽解圍,為什麽不給韓劄兒派出後續兵力?致使韓劄兒連下兩城卻無實際功效。

也許王保保是在“下一盤大棋”,因為,王保保為解除慶陽之圍也許動了不少心思,除了韓劄兒這一路孤軍突進之外,還幾乎同時從遠遠的東西兩翼在加上南面三個方向對明軍展開了攻勢,這大概是根據“圍魏救趙”之法,設想徐達會分兵應付,如此慶陽之圍自解。

王保保怎麽也不會料到,現在就算徐達有撤圍慶陽的意願,卻也沒有權力實施了,小小的慶陽已經引起了南京朱元璋的極大關注,已經遙控下旨:東路北伐大軍合兵到西邊來!常遇春、李文忠諸將全部集中於慶陽城下,不信以大明舉國之力拿不下一個小小的慶陽?

皇帝如此大怒,前線的主帥徐達自然領會其中意味,可是,戰爭這東西,有時候皇帝也說了不算,就算這時常遇春、李文忠都來到慶陽,就能順利嚇開慶陽城門麽?未必!

這時的徐達,不管心情再怎麽苦澀尷尬,也要根據慶陽城的實際戰事行事,心中發狠解決不了問題,還是要暫停對慶陽的明暗強攻,從戰術上將攻城戰改為圍困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