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慶陽與鳳翔:一般攻守兩種結局(第6/7頁)

那麽,慶陽城內還有多少存糧呢?早就糧倉見底了!

自進入八月之後,慶陽城因為被切斷與外界聯系,援助不見,音訊不通,城中已經彈(箭)盡糧絕,軍民中以致出現了“煮人汁和泥咽之”的慘狀!

再扯段閑話:“人汁”是啥東西?

筆者翻閱了許多史書都沒能找到確切答案,只是查到了與“人汁”類似的“金汁”,乃是一種用人的大便為主要原料摻點黃泥發酵做成的中藥,據《本草綱目》與《醫事別錄》分別記載:“其汁呈微黃,無毒無味,療暑熱濕毒極效。”

沒嘗過,無毒可能,無味就不可思議了!不過,大概為了避免病人惡心反胃,這些醫書裏也是給“金汁”起了不少別名:黃龍湯、人中黃、還元水等等。對了,甚至還有一個與現代“憤青”音同義相近的名字——“糞清”。

估計這時的慶陽城內不大緊迫需要“療暑熱濕毒”,分析來還是熬煮人肉湯和泥吞食的情形才是。

徐達清楚掌握了城中這些情況,還能不信心倍增麽?那就熬下去吧,看你依靠煮熬人肉湯和泥巴充饑還能苦熬幾天!

83

慶陽城內的張良臣終於失去了耐心!

這不能責備張良臣什麽,誰能在熬煮人肉黃泥湯充饑的環境中支持下去?軍心如何穩定?連自己囚禁的犯人都能安然逃脫,這說明了什麽?既然這種情形已經無法對城外的徐達保密,那麽慶陽的結局也就確定了!

兩種結局:一是被困在城內活活餓死,但是,張良臣不敢保證自己不定啥時會淪為熬人汁的主料;第二就是眼睜睜看著慶陽被攻破,這時號稱精悍的部下還能有多少戰力?

不,還有一種不可能的可能!那就是:突圍!

這天恰起大風,張良臣見風向有利,遂懷著最後一線希望組織了一支“精兵”,親自率領由東門殺出企圖突圍,但這時的“精兵”已被餓得精力不再,當真廝殺誰還能有多少氣力?

防守城東的是明將顧時,只是出動了自己的前鋒一部即將張良臣的突圍“精兵”輕易擊敗,早已將戰馬吃進腹中的元兵估計這時腸子都悔青了,一些饑餓到了極點的“騎改步”如何能與真正的騎兵過招?士兵們心中淒苦:誰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為食亡也成立呀!

沒奈何,張良臣只得將這最後的“精兵”退入城中,計點數字,卻發現與自己見到的傷亡情況不對,張良臣心裏有數:“精兵”中的百余名已經趁機跑到了明軍陣中歸降了!

但總不能就此等著徐達來砍頭呀?又率部從西門突出,但願能有一處防守稍弱。

西門外更沒有突圍的可能!這裏是馮勝主力所在,一陣實力不對等的對決便分出結果:張良臣損兵折將沒能離開城池百步,只得再次退入城內,計點兵員,竟然有千余沒有跟隨張大帥回城,看來也是去明軍那裏討口飯吃了。

這種仗還能再繼續下去麽?張良臣當真到了窮途末路之時!

事到如今也只能認賬了,第二天,張良臣登上城樓,呼喚元廷同僉呂德與徐達談判投降,按照一般常理及明軍以往慣例推斷,這種遲來的“覺悟”也應該是受歡迎的。

誰知,就連投降這條路也被徐達給徹底堵死!這時的徐大將軍胸中憤恨已經達到了極點,怎會再相信這位曾經降而復叛的小人之“約降”?幹脆沒有理睬!

估計,徐達這時並不是懷疑張良臣的投降誠意,而是在宣布一點:不接受你張良臣的投降。

這大概也屬得勢不讓人,假設徐達了解到慶陽城中糧草還能支持半年以上,那時會如何?

但是,徐達如此的無言表態卻從根上摧毀了張良臣活命希望!不但張良臣本人,一些親信部將也就此失去了抵抗信心,部將姚暉與熊左丞、胡知院等知道活下去的唯一所在:那就是及早投降!

自然,若想增加活命概率還需要再來點積極行動,不立功如何能贖罪?

於是,萬眾一心打開了慶陽城門,盡全力高呼口號:迎接明軍進城!大明皇帝朱元璋萬歲萬萬歲!徐大將軍千千歲!

這天是八月二十一日,徐達率軍自北城門進入了慶陽城,歷時百余天的慶陽攻堅戰終於慘然落幕。

至於張良臣父子?自知活命無望,還是提前自盡吧!也省得遭受徐達淩辱,便率同義子“七條槍”投井尋死。

誰知這時偏偏“天不滅張”,那口井內竟然無水,結果被明軍發現,徐達命令兵士將這“小平章”、“七條槍”逐個吊出井口,結果不用說,從不殺俘泄憤的徐達也大開了殺戒,不但將這張門“父子”全部斬首示眾,第二天還繼續誅殺了張良臣親信黨羽柴知院等以下二百余人。

但是,據老孫判斷:這時的張良臣絕不是投井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