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戲中有戲的蘭州保衛戰(第2/5頁)

守不住蘭州城頭,皇帝派來再多的救兵都是無用,而守城的最關鍵有兩個階段:最初的幾天與長期的苦熬。

88

王保保“第一把神沙”撒出了:派兵於沿途各地張貼了許多告示,內容千篇一律,著重強調自己是真命天子派來的天兵,是解救黎民而來,救窮人脫苦難,自己的隊伍來到面前,還逃跑幹麽?

普天之下牧民農民是一家,你們是大元帝國最可靠的同盟軍,是我們準備依靠的基本力量,所以,本大帥決定:從此不殺人、不放火、不搶糧食,還要分給你們糧食、土地、老黃牛!

你別說,還當真有不少老百姓相信了這種政治思想教育,從藏匿的大山深處試探著跑了出來,一經接觸,果然與先前來的那股韃子兵不大一樣,大兵們還就是態度和藹,規規矩矩,竟然沒有一名元兵膽敢進入老百姓家門!

這當真是老虎吃齋、野狼念佛的時代到來了?

這種“利好”消息一經傳播,頓時引起轟動,鄉民們開始逐漸“回歸自然”,好似又能正常種田納糧了,當然,也有多數被害苦了的百姓不信這一套,繼續撇家“流亡”:誰見過狼不吃肉、狗不吃屎、小羊不啃麥苗?

總之,王保保“第一把神沙”祭出效果明顯,元兵駐地開始出現一派軍民魚水般和諧,百姓居舍房頂的炊煙越來越多,這是對元兵表示信任的炊煙:到處埋藏的那點糧食終於主動挖出來了,不然,拿什麽東西煮的飯?

“第二把神沙”也實施順利:就在王保保大軍兵臨城下的當晚,五千名突擊隊中其中一部便悄悄爬上了蘭州城頭。

實施順利是一回事兒,能否實施成功又是另一回事兒,登城後的那部分士兵沒有一人能夠回來,那狡猾的張溫竟然有所準備!

士兵們借夜色掩護,悄悄爬上城頭,還沒來得及呐喊歡呼,便被一陣戰鼓響幾乎震暈,隨即便是大刀長矛連捅帶砍,瞬間城頭火把四起,於蘭州城頭立足未穩的夜襲隊員們如何能夠抵擋人家早有準備的伏擊?

欲待堅持等候城下爬上更多的同伴,已經不可能了:明軍準備了無數綁上鐵鉤的長杆,幾人抱住一根,專門勾住元軍雲梯露出城頭的那部分,喊個一二三,全力往外推,其結果是一串元兵跟著雲梯被翻進了護城河,大部摔死,少量負傷退下。

這種情形!還有繼續的意義麽?城頭殘余幸存元兵無奈扔掉武器,試圖保住一命,誰知,這蘭州城內的明軍與以往遇到的不同,並不遵守優待俘虜的一貫政策,元兵扔掉武器,明軍卻開始扔人,全部被扔下城頭,蘭州城墻下血肉模糊,一片狼藉中卻還不斷傳出瘆人的慘叫!

這下誰還再有膽子接近城墻?甚至連弄走屍體或救回被摔的半死不活的重傷號也沒人出頭:救回一名傷員,不知要賠上幾條健壯小夥,這生意哪個肯做?

怨不得城頭守軍狠心殺俘,蘭州城不知要被圍多少天,有限的糧食哪能被無限的俘虜兵消耗掉?主將張溫還有另一層用意,以血淋淋的事實來警告元兵:凡登上蘭州城頭者,殺無赦!

王保保可不願意進行這種消耗極大的攻城戰,再說真正的用意也不在於一個蘭州城,這個刺猬一般的肥肉團,擺出吞掉它的架勢來即可,沒有必要弄傷自己的喉嚨。

“第三把神沙”出手了:沿蘭州城四面挖壕數道,用深壕之土聚土成城,一座在東關坡上;一座在鎮遠橋北偏東,前者用來防禦東來增援明軍,後者用以控制黃河渡口。——這是擺出了“堅決不走了”的架勢,讓城內的明軍人人知道:你們唯有一種命運,將被活活困死在城中!

據《重修臯蘭縣志》(今蘭州近郊縣)載,這兩座城被後人稱為“王保保城”,其舊城址遺跡至今尚存。

數道深壕圍困蘭州,也表示了王保保已經放棄了強行攻城,這是在堅決實施圍困戰,準備復制第二個慶陽城,只不過角色顛倒罷了,而且比徐達當初圍困慶陽更為徹底:城中人除非會飛,否則一個也不會逃出!

不想被活活餓死,那就唯有繳械投降,其實,現在的王保保就連接受投降都準備堅決拒絕:你徐達能不理睬慶陽張良臣的乞降,我王保保難道不會照方抓藥?

不過,總要等到城中守將有投降的表示呀,令王保保大為失望的是:蘭州城反而加緊增高城墻,城頭密布火銃強弩,亂石堆越堆越大,這哪裏有一點乞降的表示?

王保保心裏甚為失落,暗暗發誓:總有一天你會屈服的!等你被迫投降那天……嘿嘿!對不起了。

王保保心裏也甚為得意,因為,“三把神沙”祭過,就等著大魚上鉤了,明軍能不向蘭州發來援兵?現在圍城工事已經大體修築完畢,守軍已經不可能出城突擊,元軍也沒打算強行攻城,兵力也就不需要全部聚集在蘭州城下,自己也就到了真正進入漁翁的角色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