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帥才李文忠:不動如山,動如脫兔(第5/6頁)

蠻子太尉更明白這點,眼見中軍大帳外等待檢閱的將士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明軍包圍分割,士兵們手中只有長短兵器,並無強弓騎弩之類隨身,這下成了明軍只要保持距離,便能無傷亡殺傷元兵!這種情形,別說指望他們前來解救主帥,自顧也不可能了。

太尉蠻子半生於沙場廝混,判斷戰局還是比較準確的:大勢已去,抓緊走人吧!

明軍畢竟是打到了人家“大院”裏面,地理環境不可能熟悉超過蠻子太尉,因而蠻子太尉得以率少部將士沖下了白駝山,身邊的主要將領也就僅剩了一個平章沙不丁朵耳只八刺——沙不丁是姓,與名字加在一起確實顯得長了點。

主帥奪路而走,白駝山元軍余部戰鬥的目標也就只能成為緊緊跟隨了,這時還能有多高士氣?中軍大帳外草場的戰鬥迅速變成了一場屠殺,屠殺也沒有持續多久,隨著幾聲號炮,一位明軍青年將領出現在中軍帳前的檢閱台,表情肅穆。厲聲大喝:“某乃大明天子駕前左副將軍李文忠,白駝山已破,降者免死,不扔掉兵器者立斬不赦!”

草場之上的殺聲、兵器相交之聲終於平息,嘈雜紛亂的“投降免死”呼聲成了統一口號,蠻子余部終於全軍放棄了抵抗,當然,也有少數元軍誓死不降,被迅速撲殺,不過,這些輕微抵抗已經無關戰事大局了。

就此,李文忠指揮明軍以極小的代價,接連摧毀兩支北元鐵騎,攻占兩處軍事要地,補充了北伐軍需,前面就是開平,一路再無險阻。

105

開平。

北元平章尚都罕率部不足兩萬在此駐守,實際上不過一承擔守衛糧草輜重的將領,部下多為老弱殘疾,談不上什麽戰力,開平實質性的安全在於南面的察罕腦兒與白駝山。

自李文忠大軍北出野狐嶺以來,尚都罕就不斷接到戰報,中都路全境不戰投敵、明軍謹慎北進,尚都罕都是清楚的,但並未惶恐,這些都在預料之中,之所以尚都罕平章如同吃了定心丸,那自然是因為對戰局尚有信心:天塌了有高個頂著,開平前面不是還有兩支大軍嗎?

尤其對於白駝山的蠻子太尉,尚都罕平章更是放心:此山簡直可以視作上都南方的一道“鐵門栓”,一年前上都曾經失守,明軍不就是繞道左後的全寧嗎?正面來犯上都,明軍會在察罕腦兒累得筋疲力盡,然後在白駝山碰得頭破血流!

至於明軍是否走上次的老路,迂回到東北方沿落馬河側擊上都?這點元軍早有防備,吃一塹哪能不長一智?太尉買驢已經率兵等待於落馬河一帶,據戰報:已經盡殲南蠻孫虎所部,所以,東部無憂!

所以,尚都罕平章關注的是南方,尤其是西南方向,只要那裏再來一個落馬河大捷,上都就可以真正高枕無憂了。

可是,噩耗自來如鬼,越怕越上門,探馬急急來報:“城下不遠出現南蠻騎兵,數目不詳,看勢頭並沒有多少兵力。”

尚都罕驚懼之余,不由疑惑;察罕腦兒與白駝山並未聞報失守,這城下明軍從何而來?是了,必然是小股明軍滲透防線,來到了上都城下,出兵進剿?

不可!焉知不是南蠻故意示弱誘使我守軍出城?自己這些三流部隊自己心裏有數,一旦離開了上都防衛工事,幾乎等於人家砧板上的一塊瘦肉,至於被切成肉片或肉絲?那是敵人說了才算,最大的可能就是被剁成肉餡!

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中國兵家老祖孫子名言,自己也是大元中國的後輩兒孫,怎能不依老祖教導行事?現在敵情不明,自然不能貿然出戰,還是等察罕腦兒與白駝山軍報來到再說吧。

兩處軍報均未到,卻傳來城下明軍準確的動態:這股明軍極為老實,一直在伐木建寨,看來乃是明軍主力的先頭部隊,是專職前出紮營的工匠兵!

尚都罕不由一聲喝罵:“蠢才!見過全是騎兵的工匠部隊嗎?沒有大軍護衛,南蠻如何膽敢安心搭建營寨?傳令:全軍將士各安其職,固守上都,無令不準擅自出戰!”

尚都罕也並不是就此甘心守株待兔,還是派出了多股探馬遊騎,任務卻並不是打探城下明軍,而是緊急奔往察罕腦兒與白駝山兩處,一來是獲得兩處要地實際軍情,二來是通知兩支大軍:緊急回援上都,三處合兵,盡殲南蠻於上都城下!

誰知,數股探騎,只見出發,不見回信,尚都罕竟然如同被困在開平成了瞎子、聾子。

事情極為簡單:提前出動於開平城下的一千明軍輕騎,進攻開平沒那個實力,封鎖南去的一切道路還是綽綽有余,兜捕幾個韃子遊騎還屬小菜一碟,尚都罕的探馬們都被送給明軍做了戰俘。

主帥李文忠出發前已經囑咐了:抵達之後,不要過於接近開平,也不要刻意隱藏形跡,盡管大膽搭建營寨,我料韃子不敢出戰,注意:也不要大張旗鼓,那樣會適得其反,韃子們會認為你們在故意嚇唬他們,興許會大膽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