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六)(第2/2頁)

韓岡若有所思,郭逵稱呼狄青的字,而直接叫著種世衡的名。看來郭逵跟種世衡有舊怨難道不是謠言。難怪他一直跟種諤過不去,想不到還有這層原因在。

不過郭逵能提到狄青就夠了,他故意用著拙劣的手段拍著郭逵的馬屁,就是要引他提到狄青。有狄青的前車之鑒在,相信郭逵會收斂一點。

這麽想著,韓岡的話題便不離狄青:“狄武襄以行伍入朝堂,身居樞密一職。能與他相比的,也只有太尉了。”

“狄漢臣以朝議而去職,因憂懼而早亡。名將不得善終,讓天子不止一次地著我等感嘆。”

大概是因為韓岡並不是進士的關系,郭逵為狄青叫屈起來便沒有什麽顧忌。不過他的語氣裏卻還有些憤憤不平的感覺,不知是不是因為趙頊認為他郭逵不如狄青。

狄青也的確是冤,不過,這個時代的武臣有幾個不冤的?在文臣當道的年代,武夫妄想跟文臣一較高下,或是動了文臣的奶酪,從來只有死路一條。

成功地將對話的主導權從郭逵手中搶過來,韓岡便不會再還給郭逵。他問道:“聽說狄武襄之子現今也在延州。”

“是漢臣家的三哥狄詠!”郭逵也沒有注意到韓岡的用心,“漢臣的兒女不少,可惜沒有幾個出色的。多是承了漢臣的好相貌,卻沒傳下他的膽略和武藝。他家的大哥早夭,現在也就老二、老三還能讓人入眼,其他卻都不成。”

“不是聽說他屢有戰功嗎?都已經升到了都監了。”

“狄三也是靠著父蔭,天子追緬漢臣,所以他也跟著沾光。當年狄漢臣平儂智高後,他就是閣門祗侯了。可現在十幾年過去了,他已經年過而立,也不過立了些微功勞,卻也不算什麽,不能跟玉昆你相比。”

韓岡自謙道:“當年儂智高之亂,狄三都監可是跟隨狄武襄一起去得廣南,豈是下官可比。”

“他有什麽功勞?有功是狄漢臣,還有他帶去的將士!”郭逵低頭望著城墻腳下的一處軍營,正在出操的數百士兵,整齊的隊列和雄壯的口號讓他撚須微笑。“狄漢臣為了對付儂智高,從關西帶去了一千蕃落騎兵。但玉昆你可知最後還剩多少?”

“多少?”

郭逵沉聲說道:“不足四一!”

“就剩了兩百多人?!”韓岡本不覺得這些蕃人到了廣西還能囫圇個兒地去,但死了七成還多,卻著實讓他吃了一驚。

“戰死得很少,多是病歿。到廣南就病倒了十分之一,等開戰時只有八成上陣。返程時僅有半數,回到關西就只剩四分之一了。南方瘴癘之地,北人不習水土,苦寒之地的蕃人更是病得多了。”

郭逵嘆了口氣,轉過頭來盯著韓岡:“軍中防疫是門大學問。想玉昆你也讀過兵書,軍中紮營率有定規,各部之間都會隔著甚遠,嚴禁互相串訪走動,不容半點差池。一為防敵防火防奸細,第二,就是防著疫病。”

韓岡開始明白郭逵為什麽看重自己了,“太尉的意思是……”

“玉昆你的功勞雖多,臨危受命也好,說服蕃人也好,在本帥看來只能算是不錯而已。但你所創立的療養院,還有你編修的條例,本帥卻是要為之擊節叫好。”

郭逵身為統領大軍南征北戰的主帥,對軍中醫療的看重是他幾十年軍旅經驗的總結,即便是韓岡自己,也不會如他這般重視。

“玉昆你雖是緣邊安撫司管勾機宜等事,但你也兼理著秦鳳路傷病事。這兩者,希望你能權衡好,不可偏廢。秦州療養院的事本帥已經有所準備,需要什麽盡管提。只要玉昆你做得好,本帥不會吝於舉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