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眾論何曾一(二)(第2/2頁)

呂惠卿、曾布都知道王安石會這麽說。他們更清楚,這番表態,對於王安石卻不會有好結果。呂、曾二人都是熟知文史,幾乎在同時想起兩個人來——商鞅、晁錯。

商鞅變法,觸犯了以太子為首的秦國貴族。晁錯則是鼓動景帝削藩,開罪了所有的藩王。兩人最後都沒有能落個全屍。

不過對於新黨和新法,並不用太過擔心。就像商鞅被車裂之後,秦國依然堅持他所訂立的法度,而晁錯被朝服腰斬於市後,漢景帝、漢武帝照樣還是要削藩。

可是從王家的角度來說,後事堪憂啊!王安石眼下這個態度,當真是為國無暇謀身了。身受天子知遇之殊恩,欲鞠躬盡瘁以報之。雖然讓人敬佩,但家族都不顧了,他們怎麽都學不來。

糧商一案,是由開封府、禦史台、審刑院三堂會審,不過最終的結果還要秉承天子之意。在趙頊的態度表明之前,王安石暫時還不能插手其中。

暫且丟下這件煩心事,王安石問道:“方今京中的糧價如何?”

身為三司使的曾布立刻答道:“前面動用了一百一十萬石常平倉存糧,京畿糧價都恢復到七十文一鬥。”

“不是七十八文?”王安石驚訝地問道,心頭微微生怒。官府賣糧可都是一陌一鬥,七十八文的價格是他親手批準,怎麽沒人跟他說,就私自將糧價降到七十文去了。

“官府散出的米價還是七十八文。”呂嘉問接口道:“給出七十文的是京畿殘存的糧商。金平等大糧商皆被捉了起來,這一幹沒被捉起來的中小糧商全都被嚇到了,哪裏還敢再賣高價。”

王安石略略皺眉,有些擔心地問道:“他們不會虧本吧?”

“只說米價。糧商們在田間收購稻谷,基本上都是二十文一鬥。加上運費、人工,還有碾制的損耗,成本也不過五十文。”呂嘉問掌控市易務一年多,浸淫日久,商務上的事情也便越發地熟悉起來,“金平等大糧商,前段時間以超過正常一倍的價格高價購糧……”

聽到這裏,王雱冷哼一聲,“此輩心懷叵測。”

呂嘉問附和地點著頭:“誰說不是,雖說成本貴了二三十文,但真的給他們得逞,明年……不,是今年。今年倉中多一鬥,他們就能多賺六七十文甚至一百文。不過中小糧商就沒有這份財力,沒有在這上面花錢。放到現在,就是他們的運氣了。”

停了一下,呂嘉問問道:“相公,要不要將官中售糧的價格也降下來?”

王安石搖頭,“不,用不著。常平倉賣糧是為了降糧價,不是賺錢。倉裏的糧食還要用來賑濟災民,能少賣出一鬥就是一鬥。”

常平倉的確不是用來的賺錢的,現在倉中的糧食因為價格標得高而賣不出去,可到了流民來了的時候,就都要免費送出去了。

呂嘉問起身向王安石行禮以示敬意:“相公仁德愛人,嘉問感佩。”

曾布在一邊冷眼看著呂嘉問奉承著王安石,他這個三司使做得很沒有意思。呂嘉問是他的下屬,卻從來不聽他的話,有事從來都是找到王安石這一邊來,或是去找呂惠卿,而兩人也沒有對此破壞朝規之舉加以指正。就如今日之事,呂嘉問不先通報自己,直接到了王安石這邊才說出來。幾個月下來,曾布的心中已經積攢了一團火。

唇角保持著溫文爾雅的淺淡笑意,收在袖中的拳頭捏緊又放松。

權力的爭奪要未雨綢繆,只看在宣德門之變上橫插了王安石一刀的蔡確,他現在侍禦史知雜事的身份,就知道天子的態度了。如今也只消仔細看著趙頊怎麽處置這一次的案子了,若是天子還是想要保著幾家親戚,那自己該怎麽做,也就可以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