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咨明輔(三三)(第2/3頁)

韓岡不怕火炮的秘密泄露出去,甚至期盼遼國當真裝備上火炮。以來去如風而聞名的契丹騎兵,卻牽著上千斤乃至幾千斤重的重炮,好吧,會有多少將帥會笑瘋掉?

重型火炮有利於宋軍以最快的速度攻破遼軍城防,卻反而會拖累遼軍的實際戰鬥力。而火炮輕型化又不那麽簡單,韓岡現在都沒把握,以遼國的技術更是不可能。以兩國工藝技術的差距,同樣威力下,遼國的火炮只可能會比大宋的更重。至於火藥的配方和制作流程以及鑄造的工藝,這些看似不起眼卻至關重要的技術細節,卻不是那麽容易會泄露出去。

韓岡心中笑了一下,宰輔們的想法還是很容易理解的。

破壞既定的和約,在邊界上大起工役,便要應對遼人的威逼。這樣的形勢下,當然需要一位精擅軍事又有膽色的重臣坐鎮河北。有此理由,呂惠卿代郭逵鎮河北,在面子上也說得過去了。

宰輔們的共識,既有軍事意義,也有政治意義,同時還兼顧了實際上的需求,韓岡當然不會反對,錦上添花才是該做的事。

郭逵馬上就要回來了,那麽呂惠卿什麽時候到河北?

發給他的詔書,以及他兄弟受到彈劾的消息,應該都快要傳到長安城了吧。

……

一場暴雨,解了長安多日的暑熱,也帶了一絲秋天的氣息。

院中的梧桐樹,樹葉落了滿地。宣撫使行轅中的屋舍老舊,風雨卷下了不少屋瓦。風雨大作的時候,就聽見窗外院中砰砰的碎裂聲。

下人們正忙著清理滿地的碎瓦、落葉。

呂惠卿站在台階上,像是在看著下人們清掃,但心神早就不知遊蕩到了何處去。

“大人。”呂惠卿的長子呂淵走到了他的身邊,“今天是升堂視事的日子,前面已經準備好了。”

呂惠卿動也沒動。

戰爭結束了之後,朝廷很快就選派得力官員,將新收復的疆土納入了管制之下。現在他這個宣撫使也沒有了什麽事情可做,衙中的大小事務都交托給了宣撫判官。隔幾日一視事,不過做做樣子,盡一盡本分。

呂惠卿在家甚有威嚴,呂淵不敢打擾,可也不敢不提醒,“大人,快要來不及了。”

呂惠卿沉默著,忽而嘆了一聲:“……早就來不及了。”

現在還想做什麽,都已經來不及了。

離開京城之後,出外官員的命運,就取決於天子。遠在千裏之外,沒有人為自己辯解,更無法為自己解釋。命運完全掌握在在京的宰輔們手中。

呂惠卿本來認為自己有大功於國,朝廷縱不願厚賞,也要顧忌自己手中的兵權,將自家及早調回京中。可是沒想到王安石為了阻止他的女婿回京,硬是把自己做籌碼,跟蔡確等人做了交換。

可結果呢,韓岡什麽都不管,丟下差事就回去了。西府樞副,本來也只需要向天子負責,就是平章軍國重事也管不到他的頭上。

這是蔡確當年故技,他受韓絳所薦,入開封府為韓維掾屬。後劉庠代韓維知府事,依故例,屬官當行庭參禮。只有蔡確不肯拜:“唐藩鎮自置掾屬,故有是禮。今輦轂下比肩事主,雖故事不可用。”

區區一個管勾右廂公事,都敢跟權知開封府說“輦轂下比肩事主”,難道樞密副使還說不得嗎?只要有人為他們撐腰就行。

蔡確得到了王安石和天子的看重。而韓岡,垂簾聽政的皇後自然會給他撐腰。

可惜韓岡的手段,呂惠卿學不來。東施效顰的事,他也不想做。

韓岡搶了先手,硬頂著壓力回了京城。自己從道理上的確也可以跟著回京,但若是他去學著來,卻反而落了下乘。不僅要在朝堂中受到恥笑,上面的皇後也會看不上眼。

還不如反其道而行之,留在京兆府中。

以自己手上的兵權,朝廷終究也不敢將自己留在陜西,而作為一名剛剛攻占興靈的主帥,朝廷也不會有臉將自己貶斥。只要有個能回京的機會,進入東府也就會順理成章。呂惠卿在京中多年,根基也深厚,本身還是樞密使的身份,朝堂上有的是人願意幫他說話,一個回京的機會,其實不用等待太久。

只是算錯了一點,他沒有算到內禪。

當新天子登基的消息傳來,呂惠卿放棄了一切計劃,做好了在外久任的準備。

韓岡一回京,天子便退了位。有些事稍作深思,就是讓人不寒而栗。

聯想起去歲冬至夜後傳出來的消息,或許當時的太後,根本就不是傳言中的要保次子奪位。

但這樣的猜疑一點意義都沒有。冬至夜立儲,有皇帝皇後作保。而現在的內禪,更是所有在京的宰輔都卷了進去,包括王安石,另外還有太上皇後。

除非日後他們全都倒台,否則就沒有查清真相的一天。但得利的終究是新天子,即是待其親政,也不會無緣無故地去徹查此案,給自己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