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下)(第2/2頁)

啪地一聲重響,他把書冊砸在了桌子上,“以後就放在茅廁中!”

收訂《科學》的一名教授,面色如土。耶律乙辛的這句話,宣判了他前途的死刑。

回到了城外捺缽的禦帳中,耶律乙辛對兒子和張孝傑又說起《科學》的事:“其實也是聰明人,可惜沒用對地方。”

學習韓岡的手段,通過《科學》來發展新學,集合眾人之智,反過來與韓岡對抗,這當然是反敗為勝的好手段。耶律乙辛還聽說南朝那邊有謠言,說日後科舉選派的考官,都可能來自於在《科學》上發表文章的作者。所以《科學》的銷量,沒幾個月就要趕上了《自然》了。

漢人蠢嗎?一點也不,但他們偏偏就在這種地方花心思。

哪像大遼這邊,已經是齊心合力去學習南朝出色的地方——當然不包括那些破爛經書。

一名細作從南朝學來了蜂窩煤的做法,回到遼陽後就開始做買賣了。

石炭場的煤粉,混上黃泥,根本就不用錢,先做成的坯子,然後在壓制成型,中間用人力和畜力就夠了。造出蜂窩煤價格也低得驚人。蜂窩煤的爐灶,結構、外形也都十分簡單,成本很低。現在遼陽城中,幾乎家家戶戶都開始用蜂窩煤燒水。

南朝的大臣們要是能將他們勾心鬥角的心思分出那麽一半用在正事上,大宋會變得更加富庶,而大遼可就要危在旦夕了。幸好這一切都不存在。

韓岡為了移民邊疆,只能去抓乞丐。而耶律乙辛要讓契丹貴胄放他們手下的漢人奴隸為平民,只要一道詔令,這就是差別。

不是那些貴胄能體諒國事,而是他們不敢,怕耶律乙辛手上的大軍,也怕他手中的煤和鐵。

“煤和鐵,就是一切。”

就連張孝傑都知道,這是《九域遊記》中的一句話,而且流傳得很廣。

在宋國那邊,這句話備受指摘,沒有人,沒有糧,空有煤鐵又有什麽用?

但他們不想想,若是沒有煤和鐵,那可就什麽都沒了。

別人有了煤,有了鐵,就有了精鋼,就有了各種各樣用精鋼制成的器物,刀槍、甲胄、火炮、車輛、船只。當敵人拿著精鋼的武器過來搶人搶糧,沒有煤和鐵,怎麽抵抗?

宋人新近滅掉的大理國,不就是因為沒有鋼鐵,所以才被滅的嗎!剛剛掃平了北地,新編了一批宮衛,不也是靠了煤和鐵的支撐!

遼國之中,從耶律乙辛以下,對韓岡的一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奉若圭臬。排除掉其中腐儒的老生常談,絕對是千古以來數一數二的至理名言。

惡劣的自然環境,狂風,暴雪,強盜,生活在大草原上,只有去適應,活下來的就是贏家。

“那是,可惜他只是臣子,這是最值得慶幸的一件事。”耶律乙辛捋著胡子放聲笑道,“若他是皇帝,我等就只有脫下冠冕,穿上白衣,去開封朝拜了。幸好他不是。”

等到那個小皇帝登基,韓岡再無可能回到朝中。就算他想學自己,可他能有那個膽子嗎?能掌握足夠的軍隊和大臣嗎?南朝的風氣又能容忍嗎?

拿出了節度使之位來懸賞,已經有了一個為耶律乙辛鑄炮的大匠做了節度使,還給了他頭下軍州,如今已經是起居八座的貴官了。現在南京道上的漢人,不是自己去學做工匠,就是讓自家的兒孫去學。

“可若不是有陛下,即是韓岡不在了,大遼亦有可能為南朝所滅。”張孝傑對耶律乙辛的深謀遠慮沒口子的稱贊,“可如今,等到十年之後,國中的能工巧匠將層出不窮,又何懼南朝的火器犀利?”

“這些還不夠。”耶律乙辛很堅定地搖頭,“給我昭告天下,若能有誰給朕帶來放在船上使用的蒸汽機,朕不惜王爵之賞,列土封疆!不論是大遼,還是南朝,都要把這個懸賞給我傳遍!”

在兒子和心腹大臣驚訝的目光中,耶律乙辛有重復了一遍,既然是韓岡說的,那麽蒸汽機必有大用的,與其與南朝爭來爭去,還不如開出一個讓人無法拒絕的籌碼。

“黃金台朕能築起,南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