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4/5頁)

“這些還算好。更有一等惹人憎厭的,是視軍前千萬將士性命為刀槍,不用殺賊,反倒用來攻取政敵。每日只盼官軍損兵折將,半點仁心也無。”

似乎是當年在南下援救廣西的路上聊天時說的,如今回憶起來,卻仿佛就在昨日。

“望之。”章惇嘆了一聲,“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都堂既然已經封壇拜將,前線軍略便一體交托與其人,都堂剩下來要做的,就是等待結果。勝則賞,敗則罰,適時走馬換將,以應新局。”

呂嘉問想說話,卻被章惇攔住。

“設制置使是為了什麽?就是為了統掌一路兵馬,以便及時應對軍機敵情。要是對制置使所擬方略還指手畫腳,作何制置使,幹脆直接指揮各路將帥好了。不過……”說到這裏,章惇話又一轉,“望之你的提議其實也有道理。只是河東的確不能貿然進攻,還是得相信熊伯通的判斷。”

呂嘉問皺起眉,問,“相公的意思是?”

章惇一笑,“陸上走不得,但海上能走是不是?”

是機會,章惇也不會放過,只是不能讓呂嘉問如願以償罷了。

“什麽海上能走?”韓岡人隨聲至,甚至把通報的守衛都甩在了身後。

“玉昆,你可終於來了。”

章惇大笑著長身而起,迎接韓岡,沒有去看呂嘉問的臉色。

韓岡進來,匆匆與章惇和呂嘉問見了禮,問,“在說什麽海上?”

“玉昆,此事不急,先放一邊。”章惇抓著韓岡,把另一份文書遞到面前,“這份名單,沒把幼兒算進去吧?”

韓岡掃了一眼擡頭,卻是京師水患的死亡名單,他看了看章惇,而後點點頭,“的確只記了戶籍上有姓名的。”

章惇又問,“開封府之前統計的傷亡數目,也沒有計入幼兒吧?”

“的確。”韓岡點頭。

黃裳之前帶來的傷亡數字,不論是暴雨災害帶來的傷亡,還是之後加上病症的死亡,都沒有把嬰幼兒算進去。

在這個時代,即使是戶籍造冊,一般都不會將七歲以下的幼兒編入籍簿之內,便是宗譜列名,也不會太早。

盡管在這個國家醫學技術不斷進步的情況下,開封府——目前大宋全國也只有開封府才有相對最為準確的數據統計,以及最好的醫療水平和制度——新生兒死亡率已經降到了百分之八,對比過去生四個就要死一個的比例可說是奇跡,但放到後世,醫院不知要被憤怒的家長燒掉多少回。

而七歲以下的幼兒——這與新生兒死亡率不是一回事——差不多有近兩成會夭折。

沒有天花了,還有麻疹、水痘、痄腮等傳染病,就算不是烈性傳染病,普通的頭疼腦熱引發的諸如肺炎、腦炎之類的病症,也能讓體質脆弱的幼兒撐不過去。

只是在過去,宗室家裏的子女,有一半養不到能列名玉冊的七歲,皇子公主更是絕大多數都養不活,現在可以說進步了許多。世人也對此感恩戴德,藥王廟中的鼎盛的香火可以證明,這是比較出來的結果。但要說已經到了可以沾沾自喜的地步,韓岡卻也不願自欺欺人——還差得遠呢!

正是因為幼兒死亡率依然很高,世間的觀念才延續了過去的習慣,宗譜戶籍不列名,統計死亡率都不會計入在內。

章惇這個時候提起來,當然不會是要改變世人的舊觀念,韓岡直截了當地問道,“子厚兄的意思是……?”

章惇道,“朝廷要賑濟受難者,如今幼子卻不計入內,市井之中難免會有異論。”

能有何異論?

丁壯主婦因故而亡,失了家中支柱,那是要賑濟。老人壽終,失了一家之主,也須安慰一二。幼子夭折,的確可惜,但按照這個時代的認識,只計較起來,卻無傷家計,哪裏需要賑濟。

但這番話韓岡說不出口,以他的名聲來說,也不能說出口。

“子厚兄所言甚是,之前的確是疏忽了。”韓岡幹脆地說道。

兩個宰相在這種事斤斤計較,根本就是浪費時間,他等著章惇揭開謎底。

韓岡不耐煩,章惇卻又道,“但幼子姓名不列籍簿,若是聽說朝廷賑濟,難免有賊人作假。”

“子厚兄有什麽章程?”韓岡問。

“這件事還是得交給開封府。”

“黃勉仲這回肯定又要叫苦了。”兩句話就把黃裳牽扯進來,韓岡開著玩笑,眼中戒備之色更甚。

章惇也笑道,“能者多勞,誰讓他是開封知府。”

“議政之中,就數這個位置最是吃苦受累。”韓岡笑著說話,等著章惇的交換條件。

“北虜大舉入寇,京中或會有所騷動,攘外必先安內。京師安靖,我等方能安然外禦敵寇。為防萬一,最好把所有的苗頭都先鋤掉,方才賑濟喪子家庭就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