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哪朝哪代都有催婚,淡定淡定(第2/13頁)

宗女的婚姻,門第要求沒有公主那麽嚴格,但是禁止論財而擇婚。宗女出嫁可以考慮品行仁義的君子。但是後來有些宗女和皇帝的關系疏遠,生活實在困難而選擇富商之家,朝廷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皇室對宗女總體還是優待的,因為宗女是一種政治財富,一種政治資源,是皇帝鞏固自己利益的工具。宗女的婚姻帶有很強的政治功利性,甚至可以用宗室賣婚來比喻。

那個時代,娶了宗女之人,或升官或發財,用“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來形容一點不為過。那些本來就富裕的家庭,通過迎娶宗女,和宗室聯姻,獲得一官半職,對自己的財富進行庇護,家境更加殷實,權力也越來越大。

有一件挺可笑的事情,可以說明宗女之夫在宋朝的特殊身份。興化縣尉胡滋娶了宗女為妻。他說自己夢見一個穿著紫色衣服的人,自稱是王安石的兒子托生的。不久之後,他的妻子果然生下一個兒子。王安石聽說這件事後,和夫人專門從京城趕到興化以求一見。胡滋獲得很大的獎賞。胡滋正是憑著宗女之夫的特殊身份才敢如此膽大妄為,胡說八道,連王安石都被他輕易騙了。

“一入豪門深似海”。皇室婚姻總是讓您不由自主地想到電影《垂簾聽政》和電視劇《甄嬛傳》。您在皇宮裏看見那些後妃個個貌美如花,裊裊婷婷,溫良恭儉讓,可您心裏還是緊繃著一根弦。誰知道她們中的哪位就是一個隱藏極深、特別腹黑的角色?您擔心,殘酷的宮鬥不會就在身邊發生吧?

其他朝代暫且不做評論,但是在宋朝,您擔心的這些事情,還真成不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因為宋朝早就為這些可能的宮鬥做好了制度上的準備工作。

後妃是封建時代比較顯貴的一個婦女階層。在家天下皇位繼承過程中,她們在皇室家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皇後、皇太後、太皇太後以及得寵的妃子,在一定程度上對當時的政治活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其中既有為維護皇室安危而為人稱頌的賢妃,也有為一己私欲而禍國殃民的野心家。

歷史上後妃參與政治的方式可以分為幹政和攝政兩種:幹政有幹預政治,危害皇室之嫌;而攝政卻是一種合理參與政治,維護特殊時期朝政的合法手段,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宋朝皇室吸取漢唐的歷史教訓,注重“治內”。對後妃的要求是“德、閥”並重,也就是說,後妃的賢德和門第一樣重要。皇室嚴防後妃幹政,嚴格限制宮內與宮外的關系。朝廷大臣可以幹涉宮人的挑選和後妃的廢立,建立起一套比較嚴密的管理監督制度。

宋朝後妃即使在特殊情況下攝政,也有一個特點,就是重用大臣,而不是外戚。制度上規定,後妃攝政在特定時期是合法的。但是後妃必須謹記恪守:只能重用大臣,而不是自己的娘家人,否則將被從攝政的位置上拉下來。

宋仁宗即位的最初11年,太後劉氏垂簾聽政,意欲弄權但最終失敗,就是這種嚴密的管理監督制度發揮的作用。

宋朝一共有9位後妃10次臨朝聽政,比如宋仁宗的曹皇後、英宗的高皇後、神宗的向皇後、哲宗的孟皇後等都有過垂簾聽政的經歷,但都沒危及到宋王朝的統治。

所以您擔心的,觀眾們期盼的宮鬥戲,在宋朝一代,還真沒什麽市場。

您呢,身為一名皇室子弟,說無奈也好,說省心也罷,只需要等著長輩給您安排好門當戶對的媳婦,在婚典那天親自出席就成了。到時候,您可以長籲一口:終於,齊家了!

二、皇家婚禮秀的是奢華

為了在您的結婚之前,讓您預先感受一下皇室婚典的氣氛,做好您婚典那天的心理準備,咱們帶您去觀摩一下皇室公主婚典的整個流程。

咱們選擇的考察對象是宋理宗的獨生女兒、掌上明珠周漢國公主。

從她的封號就可以一眼看出,這位公主的地位非同尋常:封了周、漢兩國。宋朝的公主,只有特別受皇帝寵愛的,才會有此待遇。

這位公主嫁給誰了呢?前一任皇帝宋寧宗的皇後、當朝太後的侄孫楊鎮。其實,起初理宗給寶貝女兒選擇的夫婿不是趙鎮,而是狀元周震炎。公主對未來駙馬的顏值要求高,嫌棄周震炎相貌不佳,最終才定為楊鎮。

確定好人選之後,首先要擇定一個適宜結婚的吉日。皇帝派出使者宣召準駙馬晉見,並賞賜玉帶、靴子、塵笏、馬鞍,還有紅羅一百匹、銀器一百對、衣料一百身、聘禮銀子一萬兩。賞賜過後,皇帝還要設宴款待,宴席是比較高档的九盞規格。席間,皇家樂隊在一旁奏樂助興。宴會結束,準駙馬向嶽父皇帝謝恩完畢,乘坐披掛著繪有塗金荔枝花圖案的鞍轡和金絲猴皮毛制成的坐褥的駿馬,手執絲線編織成的鞭子,頭上打著三檐傘。50人組成的皇家樂隊在前邊奏樂開路。駙馬在眾人的簇擁下回到自己的家。與此同時,公主的陪嫁物品,也由太常寺行文有關部門,進行采買置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