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自由市(二)(第2/2頁)

除了吸引人才和資本之外,武好古還想將這個靠近燕雲的自由市變成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實際上,析津府並不是一個商業中心的理想之地。

首先析津府並不靠海,來自東京道和中京道的大宗商品,如果不想千裏迢迢陸運,就必須通過海運加內河運輸的方式送到析津府城。

可是內河運輸的船只和海運船只是不完全一樣的,用海船走內河,特別是走桑幹河這樣通航能力並不強的內河是很不方便的。只能把海船造得比較小,這樣抗風浪的能力又不足。

其次,析津府的工商業環境糟糕到極點,城市本身也不是作為商業中心布局建設的,它就是一座軍事堡壘。城內被分割出二十六個坊,交通很不方便。

在武好古看來,如果能有一個商業城市出現在界河邊上,大約就是後世天津附近的地方,一定可以搶了析津府的生意……

同時,這座自由城市在未來也可以作為宣和北伐的一個大據點!

歷史上的宣和北伐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後勤保障糟糕透頂。如果能有一個“天津自由市”存在,能有大量的海商、海船依托“天津市”展開貿易,幾十萬石的軍糧輸送應該就不是問題了。

而一旦金兵南下,依托界河,背靠大海的“天津市”,又可以作為抵抗金兵的據點存在!

雖然“天津市”一開始並不能作為城池來建設。但大遼實際上也不是一夜崩潰的。歷史上護步達崗戰役發生在公元1115年,而金兵南下則是1126年,中間可有11年時間能用來增築天津城呢!只要舍得花錢,11年時間什麽城築不起來?

而沿著界河-桑幹河是可以直抵燕京城下的!如果不拔掉這個據點,女真鐵騎真的敢揮師南下?

應該……是不敢的吧?就是敢,“天津城”還是有存在的價值。

……

“這個主意真是你想出來的?”

再回到香山已經是兩日後了。武好古是在忙完了交接手續的馬植陪同下從析津府城回到屬於玉河縣的香山的。沒有馬上去香山的華嚴寺,而是先去了慕容先生的香山書院——西門青會住在書院裏面,遼國的華嚴寺可不像日本的那些寺廟,可以帶著女人在裏面過小日子,肉當然也不給吃的。

所以武好古在創作《最後的晚餐》這幅大型壁畫時,只能把西門青安置在香山書院,抽空過去和她牽牽手……

在香山書院,武好古就把自己的“自由市設想”給了慕容忘憂……的確是給,不是告訴。

因為武好古不準備自己去獻策,而是要讓慕容先生去獻策。慕容忘憂是燕雲大儒嘛,他獻策上“弱遼之策”比較像回事兒。武好古則是嘴上沒毛,說了別人也不大會聽的。

而慕容忘憂聽完武好古的主意,對武好古就更另眼相看了。當下都有點懷疑武好古背後還有高人了。

“慕容先生,這是在下的想法。”武好古給出了肯定的答復。

慕容忘憂心想:大宋真是人才濟濟啊,這麽一個膏粱子弟,居然有這樣的韜略!

“辦法不錯,應該會有效果的。”慕容忘憂點點頭,認真的思索了一番,“遼國這邊沒問題……花個一兩萬緡就能取得修建榷場的許可了。”

這個自由市肯定不能以城池的名義建,因為根據《澶淵之盟》,宋朝在邊境區域是不允許增築城池的。

不過榷場卻可以造,只是要雙方同意,而且榷場造多大也沒明確的規定,是有漏洞可以鉆的。

“大宋那邊。”武好古想了想,“只要有先生的獻策,某家總有辦法讓它落實的。”

他不知道趙煦和章惇會怎麽想?用“自由市”吸引遼國的人才和資本當然是好的,但是這個東西對大宋本身也是有一定顛覆性的,持重的君主和宰相一定不會輕易允許。

不過趙佶是輕佻的,比較容易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