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戰略與戰略計謀(第6/33頁)

我見過很多有學識的將軍,他們只看結果,不問過程和原因,所以,當他們看到托雷斯—維德拉斯半島為威靈頓提供的便利以後,便認為除了海岸線基地外別無任何更好的基地,甚至對那些保護給養輸送、保護翼側的掩護所大加非議。普夫爾將軍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甚至在1812年主張,俄軍的天然基地在裏加。

卡利昂·尼劄上校甚至寫文章說,拿破侖在1813年應該將一半部隊放在波希米亞,將其他部隊投入漢堡!還有比這個更荒謬的嗎?他難道不記得了,對於一個大陸國家的軍隊而言,選擇基地的第一要領是什麽了嗎?難道他忘了,一旦出錯,背海作戰就將陷入孤立,被切斷退路?

在大陸作戰時,應該作如下思考:建立基地的各點,應該能獲得一切物資支援,而且又有可靠的掩蔽所。

在海上和陸上同樣強大的大國,當其艦隊足以控制臨近作戰區時,才可以用海岸作為少量軍隊的作戰基地,以保證擁有良好的掩蔽所和源源不斷的補給。但是,當一支大軍,面對一支數量相同、紀律嚴明、訓練有素的敵軍時,以海岸為基地就是完全不明智的。

總會有偶然的意外情況發生,有時候我們不遵循上述原則背海作戰,也可能會成功。這種情況是:敵人陸上形成的危害不大;擁有絕對制海權;海上補給比從國家腹地補給更便利。同時具備上面三個條件的情況很少,但也不是沒有,1828年和1829年的土耳其戰爭,就出現了這種情況。俄軍的全部注意力在瓦爾納和布爾加斯,僅僅是監視舒姆拉。用這種方法來與歐洲軍隊作戰,是萬萬行不通的,哪怕是控制著海洋,也是在瘋狂地冒險。

盡管總有一些自命不凡的人對這次戰爭指手畫腳,雖然這次戰爭有些失誤,但也無損這次戰爭的成功。俄國人盡最大努力掩護軍隊,在占領了布拉伊洛夫、瓦爾納和錫利斯特拉後,就在錫濟波利建立了補給站,之後迅速向安德裏諾波爾挺進。有許多人都認為這是在冒險。但是,要知道,如果不是遠征距離太遠,天氣不佳,俄國人可能早就結束戰爭了。

還有一種臨時性的、偶然性的基地。永久性基地一般是在本國境內的,或者至少是在可靠的盟國境內。臨時基地,則是基於敵國境內作戰的情況而建立的,這種基地是一種暫時性的依托點。

戰略點和戰略線

我先介紹戰略點的分類。因所處地理位置對戰區而有不同價值,這些點叫作永久性地理戰略點。因敵軍主力的配置和我軍想對其采取的行動而有不同價值,這些點叫作機動戰略點,有偶然性質。有些戰略點和戰略線只有次等價值,有些戰略點和戰略線具有永久性的大價值,這種戰略點叫作戰略決定點。接下來,我將盡力說明這些關系。

交通中心、軍事設置和軍事城市,都是地區性或地理性的戰略點,它們在戰爭區中都有重要價值。一位著名的將軍反對我的這個觀點,他稱,並不是所有符合上述條件的點都可稱為戰略點,戰略點必須利於正在計劃中的作戰。我的看法截然不同,因為戰略點的形成是以它本身的性質為基礎的,有些戰略點一開始與作戰毫無關系,但是一旦戰局變化,它就顯現出重要性。所以,鑒於這位將軍的觀點,我認為,我可以更加精確地提出:並非所有的戰略點都是決定點。

戰略線分兩種,一種是由地理位置決定的,一種是由臨時機動決定的。由地理位置決定的戰略線又可分成兩種:具有永久重要性的地理線;連接兩個戰略點而有戰略價值的地理線。

決定點和作戰目標之間有密切的聯系,凡是作戰目標都應該是作戰區的決定點之一。然而,二者又有明顯的區別,不是所有的決定點都能成為作戰目標。準確定義決定點,將有助於我們選擇作戰目標。

凡是明顯影響整個戰局或者一次戰役的點,都可被看作戰略決定點。凡是因地理位置或人工工事,對作戰正面或防線有利的各點,都包括其中。位置重要的大型要塞和屯兵基地則是最重要的戰略決定點。

戰爭區的決定點有很多種類,其中最重要的是地理上的點或線,它們具有重大價值。以法軍在比利時的戰爭區為例,在當時,有能力控制馬斯河一線的一方,就將擁有巨大優勢,因為可以將敵人封鎖在馬斯河和北海之間,致使敵人不敢冒被殲滅的風險在與海岸平行的正面交戰。多瑙河一線也有許多要點,所以多瑙河成為奪取南德意志的必爭之地。

控制河流匯合者,控制主要交通樞紐者,也都是地理上的絕對點,如裏昂,它控制著羅訥河和索恩河,又是法國與意大利之間的交通中心,還是法國南部和東部之間的交通中心。但是,如果要成為一個戰略決定點,還需要建立要塞或營壘等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