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7月29日至31日:恐懼是個壞謀士(第5/8頁)

除了動武外,別無選擇。權力從外交家和政治家的手裏轉移到軍人手中。驅動軍人的力量就是恐懼。奧地利駐法國大使在經歷了星期四所發生的一切之後,對貝希托爾德說了一句話:“恐懼是個壞謀士。”

德國的外交努力有時非常笨手笨腳。柏林告訴英國,如果英國保持中立,德國在戰爭結束後,保證恢復法國和比利時的邊境線(不包括法國的海外殖民地)。此前,沒有人曾提及比利時。德國此時提及比利時,是一種不祥的惡兆。英國外交大臣格雷,一位老派的英國紳士,最喜歡用假蒼蠅釣魚,也很喜歡玩鳥,他看出德國的建議只不過是一種拙劣的賄賂,應該立刻予以拒絕。他給英國駐柏林大使的指令透露出他的憤怒:“你必須告訴德國首相,英國此時不接受他把英國的中立與他提出的條件捆綁在一起的建議。他實際上要求我們忽視法國的損失,只要德國區別對待殖民地和本土,我們只能看著德國搶走法國的殖民地並打敗法國。這個建議是不能接受的,因為其本質有問題。法國將被壓服而失去其歐洲強國的地位,並且法國也將因為沒有丟失在歐洲的國土而變成德國政策的附屬國。更重要的是,以法國做談判的籌碼與德國做這樣的交易使英國顏面盡失,英國的名譽將永遠無法恢復。”

在這番警告之後,格雷向德國保證,如果德國幫助英國避免戰爭爆發,德國將獲得回報。“如果危機能平安渡過、歐洲能保持和平,”他說,“我將努力促成一個有利於德國的安排,俄、法、英不會對德國采取敵對政策,德國將成為各國的合作者。”他好像是鼓吹建立一種新的歐洲均勢體系的前鋒,其主要目標就是使歐洲告別類似的危機。此時,格雷還未理解德國害怕被敵人包圍的感情深度,但是至少他是用自己的眼睛在觀察世界。

格雷的下一個舉動讓貝特曼後悔提及比利時的問題。格雷在獲得內閣批準後,要求法國和德國必須聲明一旦開戰也要尊重比利時的中立地位。法國毫不費力地表示同意。法國計劃攻擊德國的地區集中在比利時南部的阿爾薩斯、洛林一帶,普恩加來總統非常清楚一旦開戰英國的支持比獲得比利時的土地更重要。德國卻因其戰爭動員計劃的拖累,無法滿足英國的要求。這實際上是英國進入戰爭的最重要的第一步。

德國向法國和俄國發出最後通牒,這是著名的“雙重最後通牒”。對俄國的通牒要求“如果俄國不停止針對奧匈帝國的所有軍事措施,德國將在12小時後進行戰爭動員”。對法國的通牒要求法國宣布中立。截止時間是星期六下午。

德國的“雙重最後通牒”是絕望中的最後一次避免戰爭動員的努力,也是為外交關系破裂後為西線動武提供借口的努力。給俄國的最後通牒也有一個目標,就是要求直接合作。給法國的最後通牒也有一個目標,就是展示一種野蠻的戲劇姿態,這是對整個世界的一個警告,當德國與俄國開戰時,也就是德國與法國開戰之日。最後通牒還有另一個目標,就是為德國進攻法國尋求公眾支持。最後通牒實際上是德國蠻橫的恐嚇。為了使法國根本不可能接受最後通牒,德國大使受命向法國提交了一個蠻橫的附加要求:法國暫時交出凡爾登和土爾的大型軍事要塞,待到德國結束與俄國的戰爭後再歸還。貝特曼在他的個人傳記中承認許多當時的考慮。“如果法國真的宣布中立,”他寫道,“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受到虛假的中立條款保護下的法國軍隊進行各種軍事準備然後發動攻擊,而此時我們正忙於東線的戰事。”

沙皇和德皇之間像親兄弟一樣的電報交流,出現了最後一次小騷動。德皇告訴沙皇:“我還在繼續試著說服維也納,如果俄國放棄威脅德國和奧匈帝國的軍事措施,你手中就繼續握著歐洲的和平。”

沙皇告訴德皇:“終止俄國的戰爭動員,在技術上已經不可能。但是,俄國不要戰爭,也不認為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奧地利開始就塞爾維亞問題談判,我的軍隊將不會采取刺激局勢的行動。我莊嚴地發誓。我信仰上帝的仁慈,我希望你能為了歐洲的和平與各國的福利成功地斡旋維也納。”

沙皇一看到德皇發來的電報,立刻給予回復。他說他理解俄國的戰爭動員有可能引起德國也進行戰爭動員。他說他接受這個現實,但是接受現實並不意味著戰爭。他對德皇說:“我希望你能給我保證,就像我剛才給你的一樣。所有的軍事措施並不意味著戰爭。我們應該為了各國的利益和我們心中最珍貴的和平,繼續進行協商。有上帝的幫助,也為了避免屠殺,我們之間刻骨銘心般的友誼必須延續下去。我焦急地、充滿信心地等待你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