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放棄馬恩河(第4/7頁)

韓屈沿著戰線向西走,訪問了皇太子威廉的第五集團軍、符騰堡公爵阿爾布雷希特的第四集團軍、豪森的第三集團軍。他認為這些集團軍的情況可以接受,不需要報警,並向毛奇做了匯報。晚上,他抵達了比洛的第二集團軍,開始發現情況不妙。比洛已經狠狠打擊了弗蘭謝·德斯佩雷的部隊,但是面前的法軍作戰非常兇猛。他與西面的克盧克之間有一條寬度達50英裏(約80公裏)的間隙,英國遠征軍已經鉆入這個間隙。比洛渾身顫抖著告訴韓屈,只有他和克盧克的軍隊開始“向一個集合點進行主動的退卻”,才有可能挽救一場災難。比洛此時並沒有失去控制。他的位置惡劣,處境危險。貝當已經攻下戰術上極為重要的陣地,比洛的右翼被打得不斷後撤,處境越來越惡劣。

實際上,這只不過是眾多緊急情況中的一個。在戰線的東端,法國第一、第二集團軍占領了阿爾薩斯邊境地區的高地,多次擊退進攻的德軍。第二集團軍的指揮官卡斯特勞忍受著兒子戰死的痛苦(他在大戰結束前還要失去另外兩個兒子),向霞飛報告說,他需要後撤,否則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霞飛告訴他,必須不顧任何代價再堅守原陣地至少24小時。卡斯特勞的北面是凡爾登地區,法國第三集團軍堅守著像廢墟一樣的陣地,這片廢墟之中曾經是法國最堅固的堡壘,法國人在這片廢墟戰場上屠殺沖上來的德國人。

在東普魯士的馬祖裏湖,興登堡的第八集團軍已經接近完成對退卻中的萊寧坎普實施包圍的動作。東普魯士並不是最後一個戰場,加利西亞的局勢也非常嚴峻:奧匈帝國的主力部隊正在與200多萬俄國士兵交戰,戰況極為血腥、混亂,但是,其戰略意義遠不如坦南堡戰役和馬恩河戰役重要。

在西線,戰局真正動蕩的戰場仍然是在戰線的最西端。9月8日發生的一件事真實地表明當時戰場上的混亂。無論是法國人,或者是德國人,或者是英國人,大大小小的作戰單位,都處於盲目運動狀態。下午,一個法國騎兵小分隊突然偶遇三輛德國汽車組成的車隊。法國騎兵向車隊飛馳過去,德國汽車迅速轉向,加速逃跑了。其實,克盧克當時就坐在其中的一輛汽車中,他正巡視分散在各處的德軍作戰單位。盡管他已經68歲了,但還是不知疲倦般地沖鋒在前,總是對勝利保持著信心。法國人已經連續三天攻擊他在烏爾克河的陣地。他經受住了法國人的攻擊,並大量消耗了法軍兵力。此時,他看到了一個機會,有可能在英國遠征軍攻擊自己的背部之前,消滅面前的法軍。他命令發動攻擊。這次攻擊的目標是從北面包圍法國第六集團軍,攻擊任務由斐迪南德·馮·誇斯特(Ferdinand von Quast)指揮的軍團完成,這個軍團曾經借給比洛,比洛不久前才把它還給克盧克。克盧克曾經帶著這個軍團穿越比利時、法國,參加蒙斯激戰,幾乎經歷過戰役之中所有最激烈的戰鬥,此時幾乎消耗殆盡。在這一天即將過去的時候,克盧克通知部隊說:“明天用包圍行動來做決定。”

9月9日淩晨,韓屈出發去找克盧克。路上擠滿了向東運動的德國士兵和各種設備。這些部隊是克盧克派遣去保護自己的背部免受攻擊的,他們的運動混雜於後撤的避難人流中。部隊運動的方向給人一種撤退的感覺。這似乎支持比洛要求撤退的請求。韓屈用了5小時才走完50英裏(約80公裏),也就在這段時間內,誇斯特將軍發動了攻擊。在德軍的攻擊下,法國第六集團軍沒有撤退,而是潰退。法國士兵向四面八方逃跑。

在東普魯士,萊寧坎普的部隊還在撤退,希望能逃脫被德軍親手摧毀的命運,此時的德軍雖說比自己兵力小,但取得坦南堡大勝之後的德軍信心滿溢。絕望之中的萊寧坎普,派遣兩個師的兵力對德軍的中央發動英雄般的自殺攻擊。這兩個師都被殲滅了,但萊寧坎普達到了目的。德軍的進攻被阻止,萊寧坎普的其余部隊得以逃脫。

在加利西亞平原,康拉德與俄國人進行的長時間的戰鬥,結果是一場災難性的戰敗。局勢對康拉德很不利,俄國兵力大大超過他的,德國無法向他提供支持,本來有可能支持他的羅馬尼亞60萬軍隊也未能如他所願參加戰鬥。盡管這麽多的不利條件,他還是堅持發動對俄軍的進攻。他用31個師的兵力對抗俄國的45個步兵師、18個騎兵師,對抗的災難結果不可避免。奧地利人被迫後撤到離喀爾巴阡山脈還有150英裏(約240公裏)遠的地方。康拉德損失40萬人,其中10萬人戰死、10萬人被俘、22萬人受傷。另外,還損失216門大炮和1000列火車。奧匈帝國四分之一的兵力消失了。參戰不到一個月,奧匈帝國不僅損失了與俄國對抗的能力,甚至虛弱得無法與任何敵人對抗。從此之後,奧匈帝國已經不是柏林的小夥伴,而是一個虛弱、繁重的累贅。德國人漸漸喜歡把奧匈帝國比喻為“銬在德國腿上的僵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