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加裏波利之戰(第5/5頁)

一些研究炮彈供需問題的歷史學家,找到了許多有說服力的論據證明1914年和1915年炮彈危機事實上沒有表面看上去那樣嚴重,至少不像將軍們聲稱的那樣嚴重。在許多戰役中,特別是由於天氣原因使道路變得泥濘時,問題往往不是沒有炮彈,而是如何將炮彈運送到需要的炮位上。在1914年的塞爾維亞戰役中,奧地利人的馬拉大車在4天的艱苦行進中只走了12英裏(約31公裏)。此外,炮手常常肆意揮霍炮彈,遠遠看見幾個敵人,便急切地開炮轟擊。俄國人浪費炮彈供應的現象比較特殊,大量儲存在堡壘中的炮彈沒有發揮實際軍事作用,卻落入德國人之手。

雙方的將軍都善於把自己戰績不佳歸咎於炮彈短缺。在俄國,戰爭大臣蘇克霍姆利諾夫(Sukhomlinov)一旦發現有利用炮彈供應問題削弱他的政治地位的將軍,便立刻停止向他們供應炮彈。第一次伊普爾戰役結束後,道格拉斯·黑格爵士向一名記者抱怨說,如果他手中有足夠多的炮彈,他的士兵就能不受阻礙地走過德軍的防線。

後來,雖然黑格獲得足夠的炮彈供應,但他的進攻還是失敗了。這讓人很懷疑他原來的抱怨。但是,黑格之後還有別的英國遠征軍高官公開抱怨炮彈供應問題。1915年中旬,英軍炮彈供應問題嚴重,阿斯奎斯的自由黨政府被迫下台,從而導致英國政府大改組。